一、移民安置房分配与管理
1. 分配流程与规模
2017年,靖边县启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户摇号分房,分配海则畔二区和枣刺梁社区共1159套房屋,覆盖1159户贫困户。
海则畔移民二区是重点安置区,规划可安置8000余人,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医院等设施,并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五有服务”(遇事有人办、说话有人听、困难有人管、贫困有人帮、致富有门路)。
2. 房屋装修标准
出台《移民(脱贫)搬迁安置房装修指导意见》,明确装修需“实用为主、避免举债”。例如:地板造价控制在40元/平方米以内,墙面仅刮白,厨卫装修简约,家电优先使用旧物。
2018年4月底前装修入住的贫困户可免全年物业费,并可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
二、后续扶持与就业保障

1. 社区服务与就业
东新社区通过引进社区工厂(如电子元件、校服加工等),开发1400多个就业岗位,吸纳791名搬迁居民就近就业。
开展技能培训,如2022年5月组织103人次的农业技术培训,并开发45个公益性岗位,帮助弱劳动力群体就业。
2. 产业配套与分红机制
成立秦靖移民产业公司,划拨1000亩林地发展苗木花卉和经济林,收益由搬迁户分红。
规划建设旅游专线和风情街,为搬迁户提供创业平台。
三、质量监管与历史问题
1. 质量争议与政策调整

2015年报道显示,部分自建移民房存在质量问题(如裂缝),因验收标准较低且责任归属不明确,导致村民不敢入住。
后续政策转向以“统规统建”为主,由统一监管,确保房屋质量和配套设施达标。
2. 保障房轮候机制
针对未按时装修或放弃入住的房源,实施轮候安置制度,收回房源重新分配给其他贫困户或避灾户。
四、典型案例与成效
海则畔移民二区:作为融合式安置社区,已安置近1万人,配套完善,居民可享受医疗、教育、公交等便利,并通过“四个一”帮扶机制(落实产业、技能、教育、就业)确保长效脱贫。
东新社区:通过党建品牌“立家圆梦”推动搬迁户融入城市生活,设立“零距离”服务窗口解决户籍、社保等问题,并强化消防、供水等基础设施。
五、注意事项与建议
自建与统建区别:统建项目质量更有保障,而自建房需自行承担风险。
政策时效性:部分装修补贴和轮候政策已过有效期(如指导意见有效期至2019年底),需关注最新政策调整。
如需了解具体房源申请或轮候资格,可参考《靖边县租赁型保障房轮候资格申报工作实施方案》中的户籍、收入及住房条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