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产品

镇康县凤尾镇移民寨产业

镇康县凤尾镇在移民安置及产业发展方面形成了多元化的特色模式,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持,其移民寨的产业布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色种养业与循环经济模式

1. 生猪养殖产业

凤尾镇芦子园村通过规模化生猪养殖实现增收,采用“生猪养殖—绿色饲料种植—循环利用”的生态模式。例如,养殖户颜国顺的养殖场年出栏量达150头,通过粪便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循环,降低养殖成本,并计划扩大至200头规模。

2. 澳洲坚果与咖啡套种

镇康县凤尾镇移民寨产业

移民新村(如军赛乡凤康组)推广“一三五七”产业模式,即一年蔬菜、三年咖啡、五年坚果、七年橡胶的套种结构,形成“以短养长”的产业结构。例如,凤康组种植澳洲坚果套种咖啡2090亩,年产量达200余吨坚果和50余吨咖啡,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

3. 四季豆规模化种植

凤尾镇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四季豆产业,吸引外地种植户并解决销售难题。例如,种植户鲁海通过合作社兜底收购实现规模化种植,带动当地农户参与合作化经营。

二、茶叶产业与文旅融合

1. 茶叶产业集群发展

镇康县以凤尾镇为核心打造“东盟国际茶叶城”,推动茶产业全链条发展。例如,依托“镇康马鞍山茶”地理标志,建设茶旅路线和体验馆,吸引茶企聚集,促进茶文旅融合。

2. 生态茶园与品牌建设

全县茶园面积达10.85万亩,移民安置区结合茶叶种植发展生态旅游,如勐堆乡打造“黄金茶旅路线”,推动茶园景区化,提升附加值。

三、政策支持与科技赋能

1. 科技服务与技能培训

镇康县成立特色产业科技服务队,针对移民安置区开展技术指导和产业升级。例如,2025年重点推进茶叶、坚果等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五个一”工作机制提升种植效率。

2. 合作化经营与市场对接

凤尾镇通过合作社整合资源,如四季豆产业实现统一销售,降低风险;移民新村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和“产业协会”,形成“党支部+农户+企业”的联合发展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生态宜居与多元增收

1. 清洁能源与环境治理

移民新村推广太阳能使用率达100%,实施雨污分离和“厕所革命”,通过生态治理提升居住环境,同时发展庭院经济(如林果种植),增加非农收入。

2. 公益性岗位与劳务输出

凤尾镇开发环境卫生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帮助移民户就近就业,同时依托工业园区和农业基地提供季节性务工机会,实现“家门口就业”。

五、典型案例与示范效应

  • 凤康组移民新村:通过“两个千亩示范园”建设,形成坚果、咖啡、橡胶等多元种植结构,并打造感恩泉、水景观等旅游设施,推动田园综合体发展。
  • 军赛乡安置点:结合橡胶和茶叶种植开发,形成生产与文旅结合的庄园经济,促进移民户长效增收。
  • 凤尾镇移民寨产业以“生态优先、特色主导、多元融合”为核心,通过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和合作化经营,形成了种养结合、茶旅融合、生态治理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有效实现移民“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