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产品

铜仁市生态移民局牛产业

铜仁市生态移民局作为铜仁市人民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推动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振兴生态移民等工作中,积极融入地方产业发展,尤其是肉牛产业(即“牛产业”)的培育与发展,通过政策支持、资金统筹和产业协作等方式助力移民群众增收致富。以下是该局在牛产业方面的主要举措和成效分析:

一、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铜仁市生态移民局结合部门职责,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协同农业农村部门制定肉牛产业扶持政策。例如,在沿河自治县等地区,该局通过整合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等资源,支持肉牛养殖场建设、饲草种植奖补及贷款贴息等。2024年,沿河县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亿余元用于肉牛产业发展,其中4216万元用于养殖场建设,600万元用于贷款贴息,3450万元用于到户奖补。

二、联农带农机制与利益联结

生态移民局推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例如,沿河县引入贵州西南牛城牧业有限公司,构建“订单养殖+保底回购”机制,农户可通过代养模式获得收益分成(农户占70%,企业占30%),同时享受补助(每头牛4000元)。2024年,西南牛城带动800余户农户签订养殖合同,涉及5400余头牛。

三、产业链延伸与可持续发展

铜仁市生态移民局牛产业

1. 全产业链布局:生态移民局协同相关部门推动肉牛产业从养殖向深加工延伸。例如,思南县引进贵州国富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牛肉干、麻辣牛排等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2024年实现综合产值超10亿元。

2. 技术保障与品种改良:推广西门塔尔牛等优良品种,通过龙头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疫病防控支持,提高养殖效率。沿河县西南牛城引进的西门塔尔牛率是本地黄牛的3倍,带动农户增收显著。

四、就业与移民安置结合

生态移民局将肉牛产业与易地搬迁群众就业紧密结合。例如,在沿河县西南牛城养殖基地,村民可通过务工获得稳定收入(如月薪4000元),同时参与牧草种植等配套产业。2024年,铜仁市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率达96.3%,其中部分岗位与肉牛产业链相关。

五、资金监管与风险防范

该局负责监督生态移民资金使用,确保产业扶持资金精准投放。例如,沿河县制定地方特色农业保险方案,为养殖户提供政策性保险选择,降低养殖风险;同时协调金融机构发放肉牛养殖贷款2亿余元,覆盖800余户。

成效与展望

截至2024年,铜仁市肉牛产业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格局:

  • 沿河县:存栏量达15.2万头,年出栏5.24万头,带动3.14万农村人口参与。
  • 思南县:存栏量14.5万头,年综合产值超10亿元,产品远销10余省市。
  • 未来,铜仁市生态移民局将继续深化“富矿精开”理念,推动肉牛产业与生态资源、移民安置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和移民群众稳定增收。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