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资讯

重庆三峡移民博物馆故事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又名重庆市万州区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为纪念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而修建的专题性纪念馆,也是三峡库区历史文化和移民文化的重要展示中心。以下从多个角度讲述其背后的故事与特色:

一、 建设背景与意义

三峡工程涉及131万移民的迁徙,其中重庆库区移民占全国移民总量的85%以上。为铭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国务院三峡办规划在万州建设专题纪念馆。该馆于2016年10月正式开馆,2020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并成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它不仅承载着移民的集体记忆,更通过文物、影像和互动展陈,展现了“舍家为国”的三峡移民精神。

二、 建筑设计与象征

  • 外观设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恺设计,建筑形似长江边的岩石,棱角分明,以清水混凝土外墙模拟三峡崖壁的粗犷质感,象征移民的坚韧与自然的力量。
  • 空间意象:内部通过“崖壁”“一线天”玻璃天窗等元素,抽象化再现三峡峡谷与古村落形态。中庭的“江水”透明薄膜与库区沙盘结合,形成独特的沉浸式体验。
  • 三、 核心展览与故事

    基本陈列

    1. 《伟大壮举 辉煌历程》(二、三层)

  • 移民历程:通过131万移民的数字墙、移民搬迁照片墙、外迁船票等实物,还原移民的艰难抉择。例如“外迁第一人”徐继波捐赠的黄桷树苗和车船票,展现移民对故土的眷恋。
  • 干部奉献:陈列巫山移民干部冯春阳的生前用品,致敬因公殉职的基层工作者。
  • 成果展示:通过新旧城市对比沙盘,展现库区从“搬迁重建”到“生态发展”的蜕变。
  • 2. 《万川汇流》(一层)

  • 以万州历史为主线,展出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800余件文物,如东汉灰陶庖厨俑、唐代青瓷胡人武士俑,以及巴蜀青铜器等,勾勒出三峡地区7000年的文明脉络。
  • 专题展览

  • 《盐井沟古象》:展示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群,包括完整的东方剑齿象骨架,再现百万年前三峡生态。
  • 临时展览:如“中国古代瓦当展”“移民故事宣讲”等,结合数字化手段(如“云上博物馆”VR漫游)增强互动体验。
  • 四、 馆藏与特色文物

    重庆三峡移民博物馆故事

  • 移民见证物:移民搬迁的农具、生活用品、安置计划表等,细节中体现国家“开发性移民”政策的温暖,如为移民准备的第一顿饭菜照片。
  • 历史文物:包括战国虎纹青铜戈、唐代湘阴窑青瓷、宋黄庭坚书法拓片等,其中盐井沟古象化石和移民文物最具地域特色。
  • 数字资源:通过区块链、5G技术实现文物数字化展示,访问量超56万人次,让移民精神“活”起来。
  • 五、 社会影响与教育

    纪念馆年均举办流动展览300余场次,覆盖社区、学校和企业,通过“移民故事宣讲”“线上大思政课”等形式,传播三峡移民的家国情怀。其建筑与展陈设计还获得环保类奖项,如三峡炭雕文创产品,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

    重庆三峡移民博物馆故事

    六、 延伸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湖北宜昌秭归县于2024年新建的“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以水下展厅和“三峡之门”建筑为特色,侧重湖北库区移民故事,与重庆馆形成互补,共同构建完整的三峡移民记忆网络。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精神的传承者。它通过每一件文物、每一段影像,让后人铭记百万移民的奉献与牺牲,见证高峡平湖背后的家国情怀。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