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问答

通辽市生态移民搬迁计划

通辽市的生态移民搬迁计划是当地为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而实施的重要战略。该计划以收缩转移为核心,通过搬迁生态脆弱区居民、恢复草原生态、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实现生态与民生双赢。以下是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成效:

一、政策背景与战略框架

1. 收缩转移战略

自2008年起,通辽市启动《收缩转移战略规划》,重点针对生态脆弱区实施“退牧还草、围封禁牧、生态移民”三大工程。初期投资3亿元,2013年后进一步加大投入,如扎鲁特旗单次搬迁工程投入达4.3亿元。

  • 目标:通过减少人类活动对草原的干扰,恢复植被,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
  • 2. 生态功能区划分

    根据通辽市“北保护、中节水、南治沙”的生态布局,北部地区(如扎鲁特旗)以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南部注重治沙。

    二、主要实施区域与措施

    1. 扎鲁特旗:生态移民与草畜平衡

  • 搬迁规模:2013-2016年,阿日昆都楞镇累计搬迁11个自然村789户2116人,腾退草场82万亩,建成80万亩封禁保护区。
  • 安置方式:搬迁户免费获得城镇住房,提供公益性岗位(如草原管护员、环卫工)或每月550元生活补贴,并支持发展舍饲养殖(如黄牛产业)。
  • 生态成效: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干涸河流恢复水流,水源涵养量从1亿立方米增至3亿立方米。
  • 2. 库伦旗:易地扶贫搬迁

  • 扣河子镇五星村牛肥洞子组32户111人整体搬迁,后续通过光伏发电、养殖业和庭院经济实现脱贫,群众满意度达100%。
  • 搬迁后原址拆除复垦,配套产业覆盖率达100%,如基础母牛、母驴养殖项目年均收益达3000-5000元/户。
  • 3. 其他旗县

  • 科左后旗:大青沟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移民,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干扰。
  • 科左中旗:珠日河牧场民俗村建设,推动文旅融合。
  • 三、资金投入与政策保障

    1. 财政支持

  • 搬迁户人均安置费约20万元,包括住房建设、产业补贴等。例如,扎鲁特旗单次搬迁投入4.3亿元,库伦旗危房改造每户补贴4万元。
  • 税收优惠: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免征森林植被恢复费,减免经营服务性收费。
  • 2. 就业与产业转型

    通辽市生态移民搬迁计划

  • 公益性岗位:设立草原管护员、环卫工等岗位,解决搬迁户就业问题。
  • 产业扶持:推广“减羊增牛”政策,发展草原黄牛舍饲养殖,全旗牛存栏量增至50万头;鼓励家庭生态牧场和旅游业,典型家庭年收入超百万元。
  • 技能培训:2025年计划开展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1万人次,支持就地就业。
  • 四、生态与经济成效

    1. 生态恢复

  • 扎鲁特旗1828万亩草牧场全面休养,罕山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群增加,8条河流水量增长200%。
  • 阿日昆都楞迁出区牧草高度恢复至30-50厘米,沙化土地减少60%。
  • 2. 民生改善

  • 搬迁户年均收入提升至近20万元(含草场租金、养殖收益、补贴等),部分家庭通过旅游产业实现收入翻倍。
  • 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如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搬迁户住进配备独立厨房、卫生间的“暖心房”。
  • 五、后续管理与挑战

    1. 动态监管

  • 设立管护站(如阿日昆都楞镇12个管护站、130名管护员)和综合执法队伍,严格禁牧。
  • 通过卫星监测和地面巡查结合,打击非法开垦、放牧等行为。
  • 2. 问题与调整

  • 部分搬迁户返耕问题(如库伦旗敖伦嘎查),需加强协议约束和后续管理。
  • 产业转型需持续扶持,如扎鲁特旗计划2025年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巩固脱贫成果。
  • 通辽市生态移民搬迁计划通过“人退草进”的生态修复模式,实现了草原生态的快速恢复与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加强搬迁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长期协同效应。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