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产品

西安市受灾移民搬迁政策

一、搬迁对象范围

1. 避灾搬迁

主要针对生活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如山体滑坡、泥石流频发区)、洪涝灾害区及采煤塌陷区的农村人口。例如,2021年蓝田县因特大暴雨受灾的群众即通过避灾搬迁计划安置。

2. 生态搬迁

涉及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及生态脆弱区居民,需通过搬迁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其他类型搬迁

包括因重点工程建设(如公路、铁路)或城镇化建设需搬迁的农村人口。

二、安置方式与标准

1. 集中安置为主

  • 西安市要求集中安置率不低于90%,城镇安置率不低于65%,优先在规划区内建设安置社区,并利用存量现房安置。
  • 案例:蓝田县九间房镇受灾群众通过移民搬迁计划迁入新型社区,预计2022年底完成搬迁。
  • 2. 分散安置规范

    对不具备集中安置条件的群众,允许插花安置、投亲靠友等方式,但需确保安置地具备基础设施和就业条件。

    3. “交钥匙”工程

    针对特困户、孤寡老人等群体,免费提供不超过60平方米的住房(家庭人口多者不超过120平方米),并配套生活设施。

    三、补助标准与资金筹措

    1. 补助标准

  • 避灾搬迁:集中安置每户补助4.5万元,楼房化安置额外奖励0.5万元;分散安置每户3万元。
  • 生态搬迁:与避灾搬迁补助标准一致。
  •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2025年新政策):省级补助提升至每户15万元,用于新建安全住房。
  • 2. 资金来源

    包括中央及省级财政拨款、市县配套资金、土地增减挂钩收益、社会资本等。

    西安市受灾移民搬迁政策

    四、配套保障措施

    1.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安置点需配建学校、医院、文化广场等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

    2. 就业与产业发展

  • 通过社区工厂、现代农业园区等就近解决就业,例如蓝田县引入纺织厂等产业。
  • 提供技能培训,确保搬迁户至少1个劳动力稳定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 3. 动态监测与安全评估

    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实时监测(如雨量计、位移传感器),汛期及时预警并组织转移。

    五、典型案例

  • 蓝田县灾后重建:2021年特大暴雨后,1957户受灾群众通过移民搬迁计划迁入新型社区,过渡期发放安置补贴并提供电暖气等过冬物资。
  • 丹凤竹林关镇搬迁:3381户居民分批次迁入银花河北安置区,配套幼儿园、医院等设施,扩大城镇面积。
  • 西安市受灾移民搬迁政策以“保障安全、稳定脱贫”为核心,通过分类安置、财政补助、产业配套等多元措施,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具体执行需结合省级统筹与区县实际,如蓝田县等地的实践充分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和民生导向。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