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移民局邹五平简历
在英德市水利改革与民生保障的进程中,邹五平同志作为水利系统的核心管理者,以其务实的工作作风与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推动了区域水安全体系的构建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从2017年担任英德市残联副理事长,到2023年擢升为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他在不同岗位上的历练,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更展现出跨领域协调发展的卓越能力。特别是在2022年应对超强“龙舟水”灾害期间,他主导的358宗水毁工程修复工程,为英德市灾后重建树立了标杆。
治水理念与工作成效
邹五平在水利工作中始终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将生态保护与民生需求相结合。2022年,他推动石门台饮用水工程项目一期竣工通水,解决超过10万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启动二期水库工程,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缓解了英德市东岸南片区的排涝压力。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对“安全水利”的高度重视,更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灾害应对方面,他建立的多层级应急响应机制成效显著。面对北江连江特大洪水,他协调全市水利系统完成河道清淤781公里、清理漂浮物1.11万吨,确保市区平安度过洪峰。这种系统化的治理模式,被清远市水利专家评价为“将传统抗洪转向现代防灾的典范”。
民生水利与乡村振兴
邹五平将水利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针对农村供水短板,他主导九龙镇、横石水镇等地的“三同五化”供水改造工程,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8.5%。特别是在大湾镇南坑水库等19宗除险加固工程中,创新采用“项目捆绑招标”模式,缩短工期30%,节省财政资金1200万元。
在河湖治理方面,他推动建立市镇两级“清漂”专项行动机制,2022年完成英德市仙水东湖综合整治工程,使湖区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Ⅲ类标准。这种“工程治理+长效管护”的复合模式,被纳入《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技术指南》典型案例。
统筹协调与跨部门合作
作为水利系统的领导者,邹五平展现出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在2023年水利工作会议上,他协调河湖长制成员单位、23个镇街水利部门,建立“项目进度红黄牌预警系统”,实现全市水利工程可视化监管。这种数字化管理手段使项目按期完工率同比提升25%。
在跨领域协作方面,他主动对接乡村振兴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与“百千万工程”结合。例如在青塘镇帮扶工作中,推动水库移民管理办参与特色农业产业孵化,带动移民户年均增收1.2万元。
社会服务与基层治理
早年在残联的工作经历塑造了邹五平“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2017年担任残联副理事长期间,他推动残疾人康复中心升级改造,建立“康复+就业”联动机制,帮助126名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这种将社会保障与能力建设相结合的模式,获得省残联张永安理事长“精准施策、创新有为”的高度评价。
在基层走访中,他首创“水利民生直通车”机制,2023年累计解决群众反映的饮水安全、灌溉设施等问题237件。特别是在东华镇管网改造工程中,通过村民议事会收集建议42条,优化设计方案11处,真正实现“民生工程问需于民”。
未来方向与建议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邹五平提出构建“智慧水网3.0”的构想,计划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全市75座水库的实时监测预警。同时建议将海绵城市建设与防洪排涝相结合,在2025年前完成市区排水管网智能化改造。
在政策研究层面,他牵头组建“湾区北部水安全联合实验室”,重点开展跨境流域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等课题研究。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已吸引华南理工大学等3所高校参与关键技术攻关。
邹五平的工作历程,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干部“守水有责、兴水有为”的担当精神。从残疾人服务到水利改革,从应急抢险到长效治理,他始终将系统思维贯穿于公共管理实践。未来,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其创建的治水模式有望为粤北生态发展区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建议进一步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水利PPP项目的新路径,同时加强跨境水资源合作研究,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共同体贡献英德智慧。
本文内容综合自以下来源:
- 清远市派驻英德市青塘镇帮扶工作联席会议报道
- 英德市2023年水利工作会议专题报道
- 省残联英德调研活动纪实
article-content {
line-height: 1.8;
max-width: 800px;
margin: 0 auto;
padding: 20px;
article-content h2 {
color: 2c3e50;
border-bottom: 2px solid 3498db;
padding-bottom: 5px;
margin: 25px 0 15px;
references {
margin-top: 30px;
padding: 15px;
background: f9f9f9;
border-left: 4px solid 3498db;
references ul {
padding-left: 2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