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产品

英国教授讲印度女性移民

根据多篇报道,英国教授罗思义(John Ross)曾在2019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出一个引人注目的假设:如果中国允许印度女性移民,将有数亿印度女性翻越喜马拉雅山来到中国。这一观点基于他对中印两国女性生存状况的对比分析,并揭示了印度女性长期面临的系统性困境。

一、罗思义观点的核心依据

1. 中印女性生存状况的悬殊差距

  • 预期寿命:中国女性平均寿命79.2岁,印度女性仅71岁,相差8年。
  • 教育水平:中国女性识字率达95%,印度女性仅65%。
  • 劳动参与率: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为63%,印度仅33%,且印度女性主要从事低薪、非正式职业。
  • 安全与健康:印度女性死于分娩的风险是中国女性的8倍,且40%的印度新生儿因贫困导致营养不良。
  • 2. 印度女性的结构性压迫

  • 人身安全威胁:印度是全球女性安全指数最低的国家之一。2022年印度警方记录的案件超过3.1万起,但实际未上报案件更多。例如,2012年德里黑公交案曾引发全球关注,但十年后女性安全状况仍无根本改善。
  • 如厕困境:约70%的印度家庭无独立厕所,女性夜间如厕需忍受健康风险甚至性暴力威胁。
  • 经济依附与婚姻压迫:印度女性90%的时间用于家务,多数婚姻为包办,仅20%女性婚前见过丈夫。
  • 二、印度女性困境的根源

    1. 种姓制度与传统观念

    英国教授讲印度女性移民

  • 种姓制度下,低种姓女性被剥夺教育和工作机会,高种姓女性则被限制在家庭角色中。顺婚制度(低种姓女性可嫁高种姓男性,反之不可)加剧性别失衡。
  • 宗教经典《奥义书》将女性定义为“男性附属品”,《印度教法典》规定女性需终身服从丈夫。
  • 2. 法律与现实的割裂

  • 尽管印度出台了《禁止童婚法》《女性财产保护法》等,但传统观念导致法律执行不力。例如,案受害者常被污名化,甚至被迫嫁给施暴者。
  • 印度承诺为女性保留33%的政治席位,但该政策拖延20年仍未落实。
  • 三、罗思义观点的争议性与现实性

    1. 争议性

  • 该假设被认为“夸张”,因移民涉及文化适应、政策壁垒等多重因素。例如,印度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可能限制其跨国迁移能力。
  • 2. 现实性

  • 印度女性的“逃离意愿”确有实证支持。例如,部分驻华印度女性明确表示不愿回国。中国在性别平等、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进步,与印度形成鲜明对比。
  • 罗思义的言论虽具争议,但深刻揭示了印度女性长期遭受的压迫,以及中印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印度女性问题的改善需打破种姓制度、加强法律执行,并推动教育普及。而中国通过政策保障女性权益的实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参考。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