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国公众对中国移民的总体态度

民调数据:根据2016年的调查,英国公众对中国移民的态度相对积极。8%的受访者表示欢迎更多中国人移民英国,仅有2%表示反感。这一比例在当时的调查中高于其他部分国家(如土耳其、罗马尼亚等),但低于美国、加拿大等传统移民来源国。
经济贡献认知:中国移民因高净值人群比例较高,常被视为“含金量高”的移民群体。例如,中国投资移民对英国房地产市场的大规模投资(如伦敦金融城地产交易)受到关注,部分英国人认为这有助于提振经济。
2. 英国政策对中国移民的影响
政策收紧与高技能导向:近年来,英国移民政策逐步收紧,但强调吸引高技能人才。例如:
创新签证(Innovator Founder Visa):2023年取消最低投资门槛,但更注重商业计划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对中国企业家移民的审核趋严。
全球人才签证:针对科技、学术和艺术领域的杰出人才,简化申请流程,吸引中国高技能移民。
工作签证门槛提高:2024年起,技术工签(Skilled Worker)年薪门槛从£26,200大幅提升至£38,700,可能对中国普通工薪阶层移民造成压力,但短缺职业(如数据研究员、护士)的开放仍为部分群体提供机会。
3. 英国社会对移民政策的争议
移民政策与公众情绪:英国社会对移民问题存在分歧。保守党近年推动的“15年永居计划”(延长转永居时间至10年、限制福利等)引发争议,部分民众支持控制移民数量,但也有声音认为过度限制可能损害经济活力。
中国移民的适应性:中国移民因教育背景和投资能力较强,常被视为“优质移民”。例如,中国家庭为子女教育选择移民英国的现象普遍,且多通过投资移民或企业家移民路径。
4. 文化与社会融入

多元文化接受度:尽管存在对移民资源占用(如住房、医疗)的担忧,但英国社会整体对多元文化持开放态度。中国移民在餐饮、金融等领域的活跃表现,增强了其社会可见度。
挑战与批评:部分中低技能中国移民(如厨师)因语言和薪资门槛提高面临困境,反映出政策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限制。
英国公众和对中国的移民政策及移民群体的态度呈现复杂性:一方面认可其经济贡献和高技能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政策调整筛选和限制低技能移民。当前趋势显示,英国更倾向于吸引能为经济创新和公共服务提供直接助力的移民群体,而中国移民在此框架下既有优势也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