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移民自述当初为什么移民
根据多篇老移民的自述和移民案例总结,移民的动机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异:
一、教育驱动:为子女创造国际化未来
1. 逃离国内升学压力
许多家庭因国内高考竞争激烈(如2018年高考人数达975万),选择移民以获取更优质教育资源。例如浙江T总因孩子初中课业压力过大,选择移民澳大利亚;北京P先生为让孩子接受美式教育,提前办理美国EB-5投资移民。
2. 纯英式/国际化教育体系
马耳他因英语官方语言、英联邦教育体系吸引家长,如厦门Z小姐认为马耳他的纯英式教育能给孩子更快乐的童年。香港也因其国际化课程和升学优势(如IB体系)成为热门选择。
二、经济与社会保障:追求财富安全和福利
1. 资产配置与税务优化
高净值人士通过移民实现全球资产分散,如安徽X先生投资希腊、西班牙房产规避CRS风险;部分人选择马耳他作为“避税天堂”。美国EB3移民者则看重其社会福利(如医疗保险、带薪假期)。
2. 职业发展与收入提升
美国EB3移民者提到,尽管初到美国需从事体力劳动,但薪资水平(如工程师年薪10万美元)和社会对劳动者的尊重成为吸引力。香港优才计划申请者李小姐称,同等职位薪资较内地翻倍。
三、环境与生活质量:逃离污染与追求宜居
1. 自然环境与气候
马耳他的地中海气候(冬季15℃、夏季30℃)、澳大利亚的蓝天白云成为关键因素。天津Y先生因雾霾问题移民加拿大,直言“受够了戴口罩的日子”。亚特兰大因四季分明、灾害少被比作“美国杭州”。
2. 食品安全与社会包容
美国移民者特别提到食品安全、医疗制度(如不鼓励带病工作)和包容性文化。香港的食品安全监管(如奶粉可追溯性)也吸引内地家庭。
四、政治与历史因素:特定时代的无奈选择
1. 战争与避难
如新西兰早期华人移民Lim Sun Ngan因二战避难投靠父亲,后通过农业奋斗扎根;50年代美国海归因政治环境变化被迫返美。
2. 政策变动与身份需求
香港移民史显示,从抵垒政策到投资移民关停,政策收紧促使人们通过留学、专才等途径移民。
五、文化认同与家庭传承
1. 华人社区纽带
旧金山唐人街的老移民虽面临语言障碍,但依赖社区互助生存,并希望通过移民为后代铺路。亚特兰大华人通过中餐馆、超市等维系文化。
2. 身份认同与归属感
部分美国移民提到“牺牲一代”概念,甘愿为子女融入主流社会付出,而第二代凭借语言优势更易成功。
老移民的决策往往基于多重因素交织,例如网页9中客户“为教育+资产+环境”综合移民,网页58李小姐因“子女教育+职业机会”选择香港。这些选择背后,既有个体对现实的权衡,也折射出时代变迁下的全球流动趋势。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