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群众和移民干部精神
在中国大规模移民工程中,移民群众与干部群体共同谱写了感人的精神篇章。以下从移民群众的精神特质和移民干部的精神内涵两方面进行
一、移民群众的精神特质
1. 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34.5万移民主动或被动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承受着故土难离的情感割裂。例如,河南淅川县75岁的何兆胜一生经历三次搬迁,仍以“舍小家、顾大家”的胸怀支持国家建设。这种奉献精神被曲剧《丹水颂》艺术化呈现为“献出丹心化碧海,架起长河润京华”的集体写照。
2. 坚韧不拔的适应精神
三峡移民中,许多群众面对外迁安置的未知挑战,从最初的抵触到最终配合搬迁,体现了“树挪死,人挪活”的生存智慧。例如,重庆万州的长坪乡移民通过干部动员,最终选择迁往湖北草埠湖农场,在陌生环境中重建家园。
3. 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
无论是南水北调还是三峡工程,移民群众在政策执行中展现出对国家战略的信任与支持。如云南江水电移民在搬迁后积极融入新社区,通过发展种植业和参与地方经济,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二、移民干部的精神内涵
1. 真情为民的服务精神
干部以“把移民当亲人”的态度化解矛盾。湖北郧县姚自牛为说服移民王天明签字,连续三天三夜蹲守其家门口;河南淅川县向晓丽在暴雨中被群众围堵10小时仍耐心解释政策,最终赢得理解。这种“磨破嘴皮子,跑烂鞋底子”的付出,成为干群关系破冰的关键。
2. 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
南水北调移民干部面对高强度任务,创造了“两年完成四年工作量”的奇迹。例如,河南南阳市移民局长王玉献带病坚持工作,左耳近乎失聪仍坚守一线;云南建投集团在绥江移民项目中仅用一个月完成老县城库底清理,展现了“逆水行舟、众志成城”的铁军风貌。
3. 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
许多干部为移民事业付出生命代价:湖北丹江口市刘峙清因过度劳累猝死在工作岗位;河南淅川县赵竹林带病监督移民新村建设,去世前3小时仍在开会。这种“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的信念,成为移民工程的精神丰碑。
4. 科学统筹的协作精神
从政策制定到执行,干部团队注重系统性。例如,广东在解决水库移民问题时,通过跨部门协作落实教育、医疗、交通等配套政策;云南移民工程中,建投集团整合资源形成“一张网、一盘棋”的高效协作模式。
三、精神价值的时代意义
移民群众与干部的共同奋斗,体现了中国特色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执政为民”理念。这种精神不仅保障了国家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更成为社会治理的典范:
这些精神内核,既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永恒写照。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