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层组织建设与党建引领
1. 党组织覆盖产业链
在移民村的种植养殖产业园、合作社、劳务产业链等建立党组织,推行“党建+产业”模式,确保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年底前完成2个移民村产业链党组织建设。
责任单位:党建工作办公室、村党委/党支部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可调整为实施周期内)。
2. 活动场所规范化
新建或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集党员教育、群众服务于一体的中心阵地。例如,红瑞村建设1个标准化党员活动场所。
责任单位:党建工作办公室、村党委/党支部。
3. 村干部能力提升
开展“订单式培训”,针对移民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冬季轮训、外出观摩学习,提升带富能力。同步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力争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50%以上。
责任单位:党建工作办公室。
二、产业发展与集体经济壮大
1. “党组织+企业+农户”模式
依托畜牧、瓜菜、劳务等特色产业,通过村党组织引领,引入企业合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村集体经济项目运营达效。
责任单位:村党委/党支部、农业服务中心。
2. 实用技术培训
分层分级举办种植养殖培训,结合远程教育平台(如宁夏三农呼叫中心),提升移民群众职业技能和产业发展能力。
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畜牧站。
3. 绿色农业与面源治理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100%,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100%。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委、环保部门。
三、民生改善与公共服务优化
1. 基础设施升级
改造村内C级道路和临河安全隐患道路,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完善路灯、排水等配套设施。
责任单位:交通委、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
2. 人居环境整治
推进“厕所革命”,建设二类及以上标准公厕;实施生活垃圾治理,确保分类达标率95%以上,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率90%以上。
责任单位:绿化市容局、卫生健康委。
3.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新建或改建村级养老服务中心、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责任单位:民政局、涉农区。
四、基层治理与文化融入
1. 网格化管理
建立“行政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体系,组织党员联系农户(每名党员联系5-10户),解决治理突出问题。
责任单位:村党委/党支部。
2. 移风易俗与文明创建
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推行“积分银行”制度,结合文艺巡演引导移民摒弃“等靠要”思想,增强归属感。
责任单位:党建工作办公室、文化部门。
3. 法治与安全建设
加强治安联防,落实党员干部包抓机制,重点整治婚丧陋习、高额彩礼等问题,强化法治宣传教育。
五、长效管理与考核机制
1. 干部包抓责任制
乡党委班子成员包村联户,驻村工作队定期汇报进展,确保问题及时解决。
考核指标:项目完成率、群众满意度等。
2. 星级党组织创建
推动移民村创建三星级以上党组织,制定整改台账,分阶段提升(如2023年创建五星级)。
实施周期与资金来源

周期:通常为3-5年,分阶段推进(如2025年前完成基础设施,2026年巩固提升)。
资金:整合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对口帮扶资金及社会资本,确保项目可持续。
以上方案可结合地方实际调整,重点需强化党建引领、产业造血功能和群众参与机制。具体细则可参考《红崖子乡移民村党建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及《上海市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任务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