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局脱贫攻坚整改措施
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阶段,移民系统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主体,承担着破解“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历史难题的重任。面对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核心诉求,各级移民管理部门通过建立问题倒逼机制,形成了“精准识别-靶向施策-长效保障”的整改闭环体系。这一系统性工程既需要直面搬迁过程中暴露的深层矛盾,更需要在动态调整中构建防止返贫的韧性网络,其经验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启示。
一、精准识别:构建动态监测体系
移民部门通过建立“网格化+信息化”双轨监测机制,在四川省凉山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开展精准识别。以盐源县绿色家园康复社区为例,扶贫移民局联合公安、民政等部门,将戒毒康复人员纳入建档立卡范围,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建立个人帮扶档案,实现特殊群体100%监测覆盖。这种多维度数据采集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识别中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
在剑阁县推行的“八个一”行动中,扶贫移民局创新运用区块链技术,将26679户脱贫对象的土地流转、就业培训等数据上链存证,确保识别过程可追溯、可验证。这种技术赋能的识别体系,使得边缘易致贫户的发现周期从季度缩短至实时,为后续精准施策奠定数据基础。
二、靶向施策:破解搬迁后扶难题
针对搬迁群众就业稳定性不足的痛点,贵州省生态移民局在全省188万搬迁人口中实施“三块地”改革。通过将旧宅基地复垦指标跨区域交易,所得收益注入县级平台公司,形成可持续的分红机制。黄陵县建立的“搬迁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模式,使户均年增收突破8000元。这种资产收益扶贫的创新实践,将沉淀资源转化为流动资本,破解了搬迁群众财产性收入低的难题。
在公共服务配套方面,息烽县移民局实施的“十五分钟生活圈”建设颇具代表性。通过整合教育、医疗等23项公共服务事项,开发智慧社区APP,实现搬迁群众事务办理“零跑腿”。特别是针对留守老人开发的“一键呼叫”系统,将应急响应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显著提升了搬迁群众的获得感。
三、长效保障:完善制度供给网络
为防止整改成果“昙花一现”,遂宁市扶贫移民局建立“三色预警”机制。根据家庭劳动力、重大疾病等12项指标动态评估风险,对黄色预警户启动产业托底,对红色预警户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这种分级响应体系使返贫率从2018年的2.3%降至2024年的0.4%。制度设计的精细化,确保了防返贫机制既能“兜住底”又可“放开活”。
在权力监督层面,剑阁县推行的“明白卡”制度具有示范意义。将扶贫资金流向、项目审批进度等关键信息印制便携卡片,配合57个乡镇检察预防咨询员制度,构建起群众监督与专业监督的立体网络。数据显示,该县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发案率连续三年下降超60%,印证了阳光化监管对整改成效的保障作用。
四、协同创新:激活多元参与动能
白河县移民局创建的“扶贫帮帮团”模式,整合32家民营企业、15个社会组织资源,形成“技能培训+岗位开发+创业扶持”链条。通过设立5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累计发放小额信贷1.2亿元,培育社区工厂47个。这种市场化帮扶机制,既缓解了财政压力,又增强了搬迁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在东西部协作框架下,浙江省与四川省建立的“飞地产业园”成为区域协同典范。通过将东部企业的生产车间嵌入搬迁社区,配套“订单式”技能培训,使就业匹配度提升至89%。这种空间重构带来的生产力重组,为后续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衔接支点。
五、经验启示与未来展望
移民系统的整改实践揭示,脱贫攻坚既要解决“搬得出”的物理迁移,更要实现“稳得住”的社会融合。从剑阁县的区块链溯源到凉山州的特殊群体监测,技术赋能正在重塑防返贫的工作范式。而黄陵县的“三块地”改革和遂宁的“三色预警”机制,则展现了制度创新的强大生命力。
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需在三个维度深化研究:一是搬迁社区治理体系如何与新型城镇化有机衔接;二是数字技术如何更深度嵌入防返贫动态监测;三是东西部协作机制如何向产业协同升级。这些课题的突破,将推动脱贫攻坚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书写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 息烽县移民局2018年脱贫攻坚夏秋攻势行动方案
- 贵州省生态移民局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践
- 黄陵县易地移民搬迁政策实施细则
- 白河县移民局脱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纪要
- 遂宁市扶贫移民局“五个再攻坚”战略实施报告
- 凉山州精准扶贫与小康社会建设调研报告
- 剑阁县扶贫移民局“八个一”专项行动分析
article-content {
line-height: 1.8;
max-width: 800px;
margin: 0 auto;
padding: 20px;
article-content h2 {
color: 2c3e50;
border-bottom: 2px solid 3498db;
padding-bottom: 5px;
margin: 30px 0 15px;
references {
margin-top: 40px;
padding: 20px;
background: f8f9fa;
border-radius: 5px;
references h3 {
margin-top: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