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局民警年度总结报告
2023年,移民管理民警队伍在维护国家安全、服务移民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展现了新担当。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国内人口流动新特点,全体民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岗位职责,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移民管理工作向更高质量迈进。本文从思想建设、业务实践、纪律作风、民生服务及未来规划五方面系统总结年度工作成果与经验。
一、思想引领与政治建设
移民管理民警始终将政治建设作为立身之本。通过“三会一课”制度常态化落实,全年组织专题党课学习28次,覆盖率达100%,重点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中国政法工作条例》。建立“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机制,强化党员身份认同,队伍中涌现出省级优秀党员12名。
在廉政建设方面,制定《廉洁履职十项禁令》,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活动16场次,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987份,形成组织监督与家庭监督双重防线。依托“智慧纪检”平台,实现出入境证件审批、执法办案等关键环节全流程电子留痕,全年零违纪记录。
二、业务创新与服务优化
本年度重点推进“互联网+移民服务”改革。开发“边检通”小程序,集成证件预审、预约办理等12项功能,使业务办理时间缩短40%以上。在昆明、深圳等6个试点口岸推广“无感通关”系统,旅客平均候检时间降至8分钟以内。
针对跨境电信诈骗新态势,构建“数据筛查-线索研判-精准打击”三级防控体系。联合网信部门建立高危人员数据库,全年预警拦截可疑出境人员1325人次,协助破获跨境犯罪案件89起,挽回经济损失3.2亿元。
三、民生保障与社区融合
深化移民安置区社会治理创新。在黔南州试点推行安置区分类治理模式,将113个安置区划分为示范型、提升型、保障型三类,差异化配置资源。金恒星社区通过“民族互嵌式”管理模式,培育少数民族调解员队伍,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
开展“春风就业”专项行动,建立移民就业动态监测平台,全年组织技能培训48期,覆盖1.2万人次。贵州三都县安置区发展蜡染合作社,带动移民户均增收1.8万元,就业率提升至95.8%。
四、科技赋能与能力提升
推动执法装备智能化升级。配备4G、便携式生物识别终端等设备386台套,建成“移动查验方舱”23个,实现边境线5公里范围内应急响应全覆盖。开发“移民大数据分析平台”,整合边检、治安等12类数据源,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2%。
实施“青蓝工程”人才培养计划。选派135名业务骨干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深造,开展涉外法律、数据分析等专题培训29场,队伍中取得高级执法资格人数同比增加37%。
五、问题反思与发展规划
当前仍存在三方面短板:一是新业态从业移民参保率仅62%,社会保障覆盖不足;二是边境地区技防设备更新滞后,18%的监控点位超服役年限;三是跨部门数据共享壁垒尚未完全破除。
2024年将实施三大攻坚行动:一是推进“安居乐业”工程,建设5个移民创业孵化基地;二是启动“智慧边关2.0”建设,布设5G智能卡口150个;三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承诺即入”审批模式,力争90%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移民管理工作关乎国家安全与发展大局。本年度的实践表明,只有坚持党建引领、科技驱动、民生为本,才能实现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面向未来,需在数据治理、服务供给、风险防控等领域持续突破,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移民管理力量。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