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案例

移民局新年贺词反响不好

1. 政策执行与公众预期存在落差

  • 续签难题引发不满:2024/2025年香港部分通过“高才通”或“优才计划”获得临时身份的人士面临续签困难,尤其是高才通B类(百强大学毕业生)和C类(近期百强毕业生)申请人因未满足在港就业或创业要求,可能无法续签,导致“身份烂尾潮”。此类实际困境或削弱公众对政策的信任,进而影响对官方表态的接受度。
  • 投资移民门槛提高:2023年重启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将投资门槛从1000万港元提升至3000万港元,且限制非住宅房地产投资上限为1000万港元,部分投资者可能认为政策吸引力下降。
  • 2. 社会舆论对移民政策的质疑

  • 政策“重申请、轻落地”:尽管香港大力推出人才引进计划(如高才通、优才),但配套支持不足,例如人才服务网络、就业市场匹配度等问题未完全解决,导致部分获批者难以融入香港生活或实现职业发展。
  • 税收与生活成本压力:与新加坡相比,香港虽无消费税,但高房价和生活成本可能削弱其对高净值人群的吸引力,而政策宣传未充分回应此类现实问题。
  • 3. 沟通策略与公众情绪脱节

  • 贺词内容未触及核心问题:若新年贺词侧重于宏观愿景(如“繁荣稳定”“融入国家发展”),但未直接回应续签难、人才服务滞后等具体民生关切,可能被公众视为“空泛表态”。例如,2020年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因强调“止暴制乱”而获舆论支持,因其切中当时社会痛点,反之则可能引发负面反馈。
  • 政策透明度不足:例如,高才通计划审批标准模糊、优才计划积压申请过多(截至2023年约8万宗未处理),导致申请者对政策公平性和效率产生疑虑。
  • 4. 对比其他地区的竞争劣势

    移民局新年贺词反响不好

  • 新加坡的对比压力:新加坡家办政策以高效审批、税收优惠等优势吸引高净值人群,而香港家办设立虽提速,但人才短缺、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仍存,政策对比下或影响公众对香港移民政策的评价。
  • 若移民局新年贺词反响不佳,可能与政策执行中的现实矛盾、公众实际需求未被满足,以及官方沟通未能有效回应社会关切有关。未来需在政策落地、配套支持及透明沟通上进一步优化,以提升公众信心。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