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局乡村振兴整村提升
一、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1.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
江苏省自2006年起累计投入移民扶持资金99.71亿元,重点支持水利设施、生态环境修复和产业转型,如句容市西冯村通过草坪种植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6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4.8万元。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涌溪后扶示范区通过整合资金打造旅游和农特产业,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提升至100万元。
2.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甘肃古浪县通过整村搬迁建设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建成12个移民新村和1个绿洲小城镇,配套日光温室、养殖小区等产业,带动6.24万群众脱贫;中卫市则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实现移民“安居乐业”。
二、基础设施与生态宜居建设
1. 人居环境整治
广西天峨县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推广“低成本、无动力”污水处理模式,完善农村卫生设施,提升村容村貌。江苏溧阳市桂林村通过整村推进项目,新建乡贤馆和志愿服务体系,促进民风改善和生态旅游发展。
2. 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古浪县在搬迁后对南部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复垦土地3.02万亩,实现“人退山绿”。江苏石梁河水库通过生态景观带和湿地修复,打造旅游康养打卡地,带动绿色产业发展。
三、产业造血与经济发展
1. 特色产业培育
2. 技能培训与就业帮扶
新沂市组织700余名移民参加种植、电商等技能培训;公安部在三江县开展茶叶加工、货车驾驶培训,累计培训2300余人次,增强移民就业能力。
四、公共服务与文化振兴
1. 民生保障提升
中卫市沙坡头区通过危房改造、自来水入户解决移民住房和饮水问题;公安部在定点扶贫中投入2600万元为贫困家庭配发家具,改善居住环境。
2. 文化传承与乡风文明
江苏盱眙县陡山村通过文化墙、水文化长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赣榆区黑林镇大树村结合红色文旅和绿色林果产业,打造“红色美丽村庄”试点。
五、机制创新与长效管理
1. 资产管理与政策衔接
贵州省要求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前期规划,建立资产台账和全程监管制度,确保经营性资产保值增效。广西天峨县通过“地方为主、中央补助”模式,统筹资金推进厕所粪污治理。
2. 党建引领与群众参与
公安部推动基层党组织与贫困村“结对共建”,培育致富带头人;江苏通过“乡贤馆”“村史馆”激发村民自治热情,形成长效治理。
移民局的整村提升工作以“政策扶持+产业造血+生态宜居+文化振兴”为核心,通过跨部门协作、资金整合和群众参与,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数字治理、品牌打造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移民村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