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安置点未建村卫生室
根据相关政策和调研结果,移民安置点未建设村卫生室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已有部分解决措施和规划方向:
一、问题现状及原因
1. 规划配套不足
部分移民安置点(尤其是农村集中安置点)因规模较小或前期规划未充分考虑医疗需求,导致未配套建设村卫生室。例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部分农村移民安置点因规模小、设施配置优先级低,未单独设立卫生室。
2. 基础设施薄弱
新建移民安置点可能面临资金不足、土地协调困难等问题,导致卫生室建设滞后。部分安置点存在房屋产权不明确(如私有或租赁),难以满足标准化卫生室建设要求。
3. 政策执行差异
尽管国家要求移民安置与公共服务同步推进,但实际执行中,部分地区因财政压力或管理疏漏,卫生室建设未完全落实。例如,三峡库区部分移民村组曾因医疗设施缺失,需通过后期精准帮扶项目补建。
二、现有解决措施
1. 巡回医疗与派驻服务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县域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未设置卫生室的移民安置点,由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疗机构组织定期巡诊,提供基础医疗服务。例如,湖北省丹江口库区通过“固定设施+流动服务”模式覆盖医疗空白点。
2. 精准帮扶补建
针对三峡库区等移民集中区域,通过专项资金支持卫生室建设。截至2023年,已累计安排731个帮扶项目,覆盖19个县(区),补齐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卫生室。
3. 政策保障与资金倾斜
三、未来改进方向
1. 纳入统一规划
建议将卫生室建设纳入移民安置点初期规划,参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确保“六室分离”(诊室、治疗室等)和基本设备配置。
2. 强化政策督导
需进一步落实《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明确地方主体责任,将卫生室建设纳入考核指标,避免“重搬迁、轻配套”。
3. 创新管理模式
探索“村医乡派”“医共体延伸服务”等机制,通过县级医院对口支援,提升安置点医疗服务水平。例如,江苏省通过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实现一体化管理。
四、典型案例
综上,移民安置点未建卫生室的问题已通过政策调整和专项措施逐步改善,但需持续加强规划落实与资源整合,确保移民群体享有均等化医疗服务。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