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知名项目

移民安置点未建村卫生室

根据相关政策和调研结果,移民安置点未建设村卫生室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已有部分解决措施和规划方向:

一、问题现状及原因

1. 规划配套不足

部分移民安置点(尤其是农村集中安置点)因规模较小或前期规划未充分考虑医疗需求,导致未配套建设村卫生室。例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部分农村移民安置点因规模小、设施配置优先级低,未单独设立卫生室。

2. 基础设施薄弱

新建移民安置点可能面临资金不足、土地协调困难等问题,导致卫生室建设滞后。部分安置点存在房屋产权不明确(如私有或租赁),难以满足标准化卫生室建设要求。

3. 政策执行差异

尽管国家要求移民安置与公共服务同步推进,但实际执行中,部分地区因财政压力或管理疏漏,卫生室建设未完全落实。例如,三峡库区部分移民村组曾因医疗设施缺失,需通过后期精准帮扶项目补建。

二、现有解决措施

1. 巡回医疗与派驻服务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县域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未设置卫生室的移民安置点,由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疗机构组织定期巡诊,提供基础医疗服务。例如,湖北省丹江口库区通过“固定设施+流动服务”模式覆盖医疗空白点。

2. 精准帮扶补建

移民安置点未建村卫生室

针对三峡库区等移民集中区域,通过专项资金支持卫生室建设。截至2023年,已累计安排731个帮扶项目,覆盖19个县(区),补齐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卫生室。

3. 政策保障与资金倾斜

  • 产权公有化推进:部分地区(如山东枣庄市山亭区)计划2025年前实现村卫生室产权公有化全覆盖,优先解决移民安置点卫生室用地问题。
  • 设备与人才支持:通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疗设备配置和定向培养乡村医生,提升安置点医疗能力。例如,潼关县荒移村通过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配备心电图仪等设备,并依托新农合政策保障运行。
  • 三、未来改进方向

    1. 纳入统一规划

    建议将卫生室建设纳入移民安置点初期规划,参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确保“六室分离”(诊室、治疗室等)和基本设备配置。

    2. 强化政策督导

    需进一步落实《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明确地方主体责任,将卫生室建设纳入考核指标,避免“重搬迁、轻配套”。

    移民安置点未建村卫生室

    3. 创新管理模式

    探索“村医乡派”“医共体延伸服务”等机制,通过县级医院对口支援,提升安置点医疗服务水平。例如,江苏省通过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实现一体化管理。

    四、典型案例

  • 三峡库区:通过精准帮扶项目,2022年库区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以上,卫生室覆盖率100%,并配套健康管理服务。
  • 丹江口移民新村:采用巡诊车定期服务未建卫生室的安置点,同时依托县级医院远程诊疗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 综上,移民安置点未建卫生室的问题已通过政策调整和专项措施逐步改善,但需持续加强规划落实与资源整合,确保移民群体享有均等化医疗服务。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