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国家

移民安置点乡村振兴简报

为全面推进移民安置点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地结合政策扶持、产业融合、公共服务优化等多维度措施,推动移民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以下是主要进展与典型案例:

一、政策扶持与资金保障

1. 移民安置政策深化

  • 国家及地方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如江苏省累计投入移民扶持资金超99.71亿元,建成156个美丽移民乡村项目;云南省2024年完成移民投资77.5亿元,重点推进水电移民安置及后期扶持。
  • 住房补助方面,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补助2万元,非贫困户1.2万元,并叠加旧房拆除奖励,有效减轻搬迁经济压力。
  • 2. 后续发展长效机制

  • 多地探索“产业+就业”帮扶模式,如江苏省句容市西冯村通过草坪种植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年销售额达2.8亿元;云南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移民增收。
  • 二、产业发展与就业增收

    1. 特色产业培育

    移民安置点乡村振兴简报

  • 生态农业:惠州市龙门县梅州村依托杩桗种植项目,打造“一村一品”,预计丰产期每棵树收入超万元;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发展蓝莓、猕猴桃等高附加值产业,每亩收益达1万元。
  • 乡村旅游:江苏宜兴白塔村通过生态整治发展民宿与农家乐,年增收数万元;云南镇雄县呢噜坪安置点引入纺织厂并建立就业服务站,实现1.4万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 2. 就业服务创新

  • 江西省泰和县开展“点对点送岗”招聘活动,为脱贫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及公益性岗位,2022年发放就业补贴超千万元;山西省大同坊城新村发展黄花产业园,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16万元。
  • 三、环境整治与宜居建设

    1. 基础设施升级

  • 惠州市推进移民村“三清三拆”行动,建成生态驳岸、河塘清淤等项目,打造“文明和谐型”“田园风光型”等特色村庄;陕西安康锦屏社区建设“15分钟生活服务圈”,配套学校、医院等设施。
  • 2. 生态保护与风貌管控

  • 江苏省石梁河库区实施水系连通工程,修复湿地并发展绿色产业,成为休闲旅游打卡地;惠州市黄洞村推行农房风貌管控示范,统一客家风格建筑,提升乡村颜值。
  • 四、公共服务与基层治理

    1. 医疗教育优化

  • 国家卫健委提出2025年实现“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目标,通过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保障移民村医疗卫生覆盖;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配套幼儿园、中小学,满足搬迁子女就近入学需求。
  • 2. 治理模式创新

  • 四川省越西县建立“党建联盟+基层治理”机制,整合23个双报到单位资源,形成社区治理合力;云南省通过数字管理平台实现移民安置“实时穿透式监管”,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 五、文化振兴与乡风文明

  • 江苏省溧阳市桂林村建设村史馆、水情教育馆,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四川省越西县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通过积分超市、红白理事会引导文明新风。
  • 总结与展望

    当前,移民安置点乡村振兴工作已形成“政策驱动+产业造血+治理赋能”的多元模式。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如云南省“一网三平台”系统),并注重移民技能培训与内生动力激发,推动乡村振兴向更高水平迈进。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