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问答

移民后扶现场观摩会讲话

春日的暖阳洒在赣榆区移民新村整齐的屋顶光伏板上,来自全国15个省份的水利干部正驻足记录着产业发展经验。这样的场景,正是近年来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缩影——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互鉴和政策研讨,推动着移民群众从“搬得出”迈向“稳得住、能致富”的新阶段。在2023年南方片区水库移民后扶工作座谈会上,连云港市展示的移民产业园标准厂房建设、蓝莓生产基地等创新模式,不仅印证了后扶政策的惠民实效,更揭示着产业振兴与人居环境提升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

一、政策落实的实践载体

现场观摩会作为政策落地的“立体教科书”,在山西省垣曲县的实践中展现出多维价值。2017年霍山县首创的村民自建模式,通过民主选举项目管理理事会、公开项目实施方案等八大机制,将移民群众的知情权转化为参与权,使得道路硬化、饮水工程等项目群众支持率提升至92%。这种“移民定项目、群众管资金”的治理创新,在2022年河南省移民干部培训中被作为典型案例推广,三门峡市义马移民产业项目通过该模式实现资金支付效率提升40%。

从政策文本到田间地头的转化,需要制度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共振。广东省2020年修订的移民项目管理办法,将小型水库纳入统一管理体系,明确“项目库动态调整”“移民参与监督”等23项细则,使深圳、东莞等地移民车间标准化建设周期缩短至6个月。这种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互动,在2023年水利部对长治市的专项稽察中得到验证,潞州区通过“即知即行、立行立改”机制,使移民满意度从78%提升至95%。

二、产业振兴的造血工程

在罗山县孙岗村的观摩现场,亚森生态农林公司的蓝莓种植基地展现着产业扶持的乘数效应。通过“移民资金入股+企业技术托管”模式,该县2020年建设的4个特色农业园区,带动移民人均年收入从1.2万元增至2.8万元。这种产融结合的经验,在湖南省中方县得到创造性发展,牌楼村通过屋顶光伏与枣园复合经营,使村集体年增收突破60万元,创造了“光照资源变现”的新范式。

产业项目的可持续性需要多元保障机制。安徽省全椒县建立的“三产融合”发展体系颇具启示:石沛镇将移民资金注入野菊花深加工产业链,配套建设冷链物流中心,使产品附加值提升300%;同时设立移民技能培训中心,2023年开展无人机植保等新型职业培训27场,培育出43名移民创业带头人。这种“资金+技术+市场”的全链条扶持,在2024年安化县黄精产业调研中再次被验证,产业链延伸使移民就业岗位增加1.2倍。

三、资金效能的提升路径

移民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是观摩会关注的焦点问题。2022年贵州省独山县的实践给出创新答案:通过建立“资金池+项目链”管理系统,将移民资金与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等7类资金整合使用,使轴承产业园建设周期缩短9个月,资金杠杆效应放大至1:4.3。这种集约化使用理念,在广东省2020年政策修订中被固化为“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操作规范,推动韶关等地移民资金支付率从65%提升至89%。

动态监管机制的完善同样关键。2023年水利部建立的“飞行检查”制度,通过随机抽取8%的项目进行突击审计,倒逼运城市建立移民资金“红黄蓝”三色预警体系,使滞留资金规模下降72%。这种压力传导机制,在河南省2022年移民工作推进会中演化为“挂图作战”模式,新郑市通过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将项目竣工率从70%提升至98%。

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

观摩会推动的不仅是项目建设,更是治理思维的革新。浙江省推行的“移民议事厅”制度,将项目论证会开到田间地头,2023年通过132场移民听证会,优化调整项目设计方案47个,节约建设成本860万元。这种参与式治理在四川省会东县得到深化,建立的A/B/C/D四级问题分类机制,使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安置中的327个矛盾化解在村级层面。

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日益凸显。江苏省开发的移民管理APP,实现“项目申报-建设-验收”全流程数字化,2023年使连云港市的项目审批时间从45天压缩至12天。同时建立的移民大数据平台,通过分析35万条移民就业、收入数据,精准识别出产业薄弱村19个,为资金定向投放提供依据。这种智慧治理模式,正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

五、美丽家园的建设范式

人居环境提升是观摩会的视觉焦点。新郑市观沟村通过“移民资金+文明村创建”双轮驱动,将废弃宅基地改造为文化广场和标准化厂房,既保留乡村肌理又导入新兴产业。这种微改造理念在江西省赣榆区升级为“生态+产业”复合模式,大树村将库区整治与蓝莓种植结合,形成“水下清淤固坝、岸上产业富民”的立体发展格局。

文化传承在新村建设中焕发新生。湖北省襄阳市打造的“移民记忆馆”,将搬迁历史转化为乡村旅游资源;湖南省实施的“移民家谱数字化”工程,使37万移民找到文化归属。这些实践印证着:美丽家园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重构,更是文化认同的重建。

从垣曲到连云港,从政策研讨到田间实践,移民后扶现场观摩会已然成为治理创新的孵化器。未来的发展,需在三个方面深化突破:一是建立全国移民产业大数据平台,实现项目效益的动态评估;二是完善移民职业培训体系,培育新型职业移民群体;三是探索碳汇交易等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将库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正如水利部移民司司长卢胜芳所言:“后扶工作要像水电站涡轮机一样,既要有政策推力,更要激发移民内生动力”,唯有如此,才能绘就“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时代画卷。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