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政策执行和资金使用过程中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及成因如下,结合多地区审计案例及政策文件分析:
一、管理不规范的主要表现
1. 资金使用偏离政策范围
部分项目实施单位擅自扩大资金使用范围,将专项资金用于非移民项目或违规支出(如人员经费、办公楼建设等),违反《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中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例如,审计发现三峡移民资金存在虚报补偿、截留挪用现象,涉及金额达2亿多元。
2. 会计核算与支付问题
未专账核算:部分单位未按项目单独设置明细账,导致资金混用,难以追踪流向。
支付延迟与闲置:因前期论证不足或变更程序滞后,资金长期挂账,影响项目进度。
凭证不规范:工程建设类项目缺乏合同、验收单等原始凭证,存在虚假列支风险。
3. 项目监管与执行漏洞
动态管理缺失:移民身份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直补资金发放错误。
招投标与验收程序不严:部分地区未严格执行项目招标和验收标准,工程质量监管缺位,甚至存在伪造材料骗取补贴的行为。例如,安徽省某村通过虚报退耕还林面积套取补助资金。
4. 绩效管理与资产登记不足
绩效目标虚化:部分项目未设定量化指标,导致资金效益评估困难。
资产台账缺失:截至2023年,多地未建立移民项目资产登记制度,经营性资产收益分配不透明。
二、成因分析
1. 制度执行不力
尽管《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全过程绩效管理,但基层部门对政策理解不足,执行流于形式。
2. 监督机制薄弱
审计发现,部分基层单位财务公开不足,资金使用缺乏多部门协同监管,为截留、冒领提供空间。例如,村干部通过伪造签名、虚列支出侵占公益林补助资金。
3. 利益驱动与问责缺位
部分官员利用职权将移民资金用于非移民领域,或通过“移民+离岸信托”转移资产逃避税收。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助长了违法成本低的侥幸心理。
三、改进对策建议
1. 强化全流程监管
专账核算与动态审计:要求项目单位按《会计制度》设置独立账目,并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定期核查。
信息化管理:通过CRS系统整合移民人口数据与资金流向,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
2. 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依据《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将资金支付进度、项目完成率等纳入考核指标,并与下年度预算挂钩。
3. 规范项目资产管理
2024年6月底前完成资产全面摸底登记,明确经营性资产权属,制定收益分配方案并公开。
探索资产证券化或入股企业等模式,提升资金可持续性。
4. 加大问责与公开力度
对虚报冒领、挪用资金等行为从严处罚,典型案例公开通报;同时优化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社会监督。
四、政策实践案例
浙江越城区:通过修订实施细则,明确资金使用范围,要求村级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并公示,强化民主监督。
河南中牟县:采用“政策+项目+资金”三线审计模式,结合数据分析与现场核查,确保资金精准投放。
综上,移民专项资金管理需从制度完善、技术赋能、社会共治等多维度协同推进,以保障资金真正惠及库区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