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移民国家怎么样
2020年全球疫情的爆发,不仅重塑了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国际移民的流动格局。尽管疫情初期多国采取边境管控和旅行限制,但移民需求并未消失,反而呈现出新的结构性变化。从政策调整到移民动机的多元化,从传统移民大国的收紧到新兴国家的机遇争夺,疫情期间的移民现象成为观察全球经济、社会韧性及个体生存策略的重要窗口。
一、移民趋势的复杂变化
根据联合国移民署《世界移民报告2022》,截至2020年全球移民总数达2.81亿,占人口总量的3.6%,相当于每30人中就有1人是国际移民。这一数据表明,尽管疫情导致短期流动性下降,但长期移民规模仍保持增长态势。例如,欧洲作为最大移民目的地,吸纳了8700万移民(占30.9%),而美国以5100万移民继续领跑单一国家榜单。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出现“移民不移居”的轻量化趋势。百度《2021年中国移民行业数据报告》显示,超过90%的移民申请人选择保留国内生活,仅通过投资或购房获取海外身份,以满足子女教育、资产避险等需求。这种“身份规划”模式降低了疫情对移民决策的物理限制,推动岛国护照项目(如圣基茨、格林纳达)和欧洲购房移民(如希腊、葡萄牙)成为热门选择。
二、移民政策的灵活调整
各国在疫情期间展现了政策应对的差异化策略。以欧洲为例,希腊推出“免登陆获批蓝纸”政策,允许投资者通过律师委托完成购房移民申请,生物信息采集期限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爱尔兰则取消投资移民窗口期限制,实现全程线上审批,3-6个月即可获批。这些措施缓解了边境管控对移民流程的冲击,使得2021年欧洲购房移民申请量同比增长37%。
相比之下,传统移民大国呈现收紧态势。美国暂停H-1B签证发放,并依据《拉肯-莱利法案》强化对无证移民的驱逐。加拿大虽维持开放基调,但悄然修改毕业工签政策,限制部分大专专业申请资格,同时扩大本科学历的工签覆盖范围。这种“选择性开放”反映出各国在后疫情时代对高技能移民的争夺加剧。
三、移民动因的多元化发展
疫情催化了移民决策的多维驱动因素。教育仍是核心诉求之一——中国双减政策实施后,50%初中生面临职业教育分流,促使更多家庭通过移民获取国际教育资源。葡萄牙、马耳他等国的“黄金签证”项目,允许投资者子女享受欧盟公立教育,成为中产家庭的重要选择。
资产配置与风险规避需求同样显著。2020年全球央行货币超发引发通胀预期,高净值人群通过海外房产投资实现资产保值。希腊房价在疫情期间逆势上涨9.3%,葡萄牙里斯本市中心房产收益率达5.8%。第二身份的“保险属性”凸显,地区护照项目因免签130国以上、税务优化等优势,申请量增长62%。
四、移民群体的脆弱性凸显
疫情暴露了移民群体的系统性风险。国际红十字委员会指出,约60%无证移民无法获得基本医疗服务,且面临更高的感染率和失业率。美国1100万非法移民中,80%从事农业、建筑业等高风险行业,却在2020年成为首批被裁撤的劳动力。这种脆弱性在政策收紧时进一步恶化——特朗普重启“留在墨西哥”计划,导致数万庇护申请者滞留边境。
联合国移民问题网络呼吁各国落实《安全、有序和正常移民全球契约》,建议建立医疗服务的“防火墙”机制,将移民执法与健康权保障分离。然而现实层面,仅有加拿大等少数国家将移民纳入全民疫苗计划,多数国家仍存在制度性排斥。
五、后疫情时代的移民图景
2023年后,移民政策呈现“K型分化”:传统大国通过提高门槛筛选高技能人才,如英国创新签证要求投资额增至50万英镑;而新兴国家持续放宽投资移民,土耳其购房入籍门槛从100万美元降至25万美元。这种分化加剧了全球人才竞争,也创造了新的身份经济模式。
未来研究需关注三个维度:一是气候变化对移民路径的重构,预计2050年气候移民将达2亿人;二是数字移民的合法性探讨,远程工作签证(如葡萄牙数字游民签证)如何平衡本地就业市场;三是移民政策的边界,例如欧盟拟禁止“黄金护照”后,投资移民如何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疫情期间的移民现象既是危机应对的产物,也是全球化深层矛盾的映射。各国政策在开放与保护间的摇摆,个体在机遇与风险中的权衡,共同勾勒出人类流动性的新常态。对于移民者而言,唯有基于理性规划、动态追踪政策变化,才能在全球秩序重构中把握身份转型的主动权。
article {
max-width: 800px;
margin: 0 auto;
line-height: 1.6;
font-family: 'Segoe UI', Arial, sans-serif;
color: 333;
article h2 {
color: 2c3e50;
border-bottom: 2px solid 3498db;
padding-bottom: 8px;
margin-top: 30px;
article p {
margin: 15px 0;
text-align: justi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