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屑坝移民文化馆是江西省鄱阳县为纪念元末明初“江西填湖广”移民历史而建设的文化地标,也是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一“瓦屑坝”的核心展示区。以下是关于该文化馆的详细介绍:
一、文化馆概况
1. 历史背景
瓦屑坝是元末明初大规模移民的集散地,数百万江西移民由此沿水路迁往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史称“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
移民后裔对瓦屑坝的集体记忆逐渐演变为“故乡符号”,如今成为全球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
2. 建设与定位
文化馆于2017年启动建设,2019年正式开放,总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是瓦屑坝移民文化园的核心建筑。
建筑造型采用“回旋的圆”,模拟树根年轮,象征“百家百姓、同根同源”。
二、展览内容与特色
1. 主题展陈

序厅巨幅油画:宽17米、高5米,再现移民登船离乡的悲壮场景,是馆内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展品。
移民历程展示:通过大型环幕电影、蜡像铜雕、虚拟现实(VR)等形式,分“移民起根发由”“落地生根”“探根溯源”三大板块,展现移民迁徙、开垦、融合的历史。
移民地图与文献:展示明清至民国关于瓦屑坝移民的史籍记载及考证研究。
2. 乡贤馆
集中展示移民后裔中的杰出人物,如古代名医李时珍、清代名臣李鸿章、张廷玉,近现代科学家邓稼先、叶笃正,以及艺术家严凤英等。
特别强调鄱阳本地历史人物,如首任县令吴芮、书法家颜真卿等,展现鄱阳的文化传承。
3. 多媒体互动
文化馆内设虚拟现实体验区,游客可通过沉浸式场景感受移民迁徙的艰辛。
展厅循环播放移民历史纪录片,并展示湖北黄州、安徽安庆等移民输入地的方言与民俗文化。
三、文化馆周边设施
1. 移民雕塑群
由中央美术学院吕品昌教授设计,青铜铸造的80余尊雕塑分为“动员”“跪别”“迁徙”等六组,生动还原移民历程。
雕塑群坐落于鄱阳湖状水面上,象征移民跨湖越江的艰辛。
2. 配套景观
同心广场:寓意移民团结精神,常举办根亲文化节、祭祖大典等活动。
望乡台与乡愁码头:以鄱阳湖渔俗风情为背景,结合四季绿植(春桃、夏荷、秋桂、冬梅)打造诗意景观。
四、寻根与文化活动
1. 寻根祭祖
每年举办“瓦屑坝根亲祭祖大典”,吸引安徽、湖北、河南等地移民后裔参与,该习俗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北罗田、安徽安庆等地定期组织“瓦屑坝寻根之旅”,通过家谱对接、遗址探访等方式追溯祖源。
2. 学术研究
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学者曾参与瓦屑坝移民文化考证,出版多部研究专著。
2022年举办“瓦屑坝移民文化研讨会”,推动移民精神提炼与品牌建设。
五、实用信息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高家老村。
交通:可乘坐公交至芦庄小区、金石路等站点,或自驾导航至姜夔大道。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30-11:00,下午14:30-17:00。
瓦屑坝移民文化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移民精神的传承地。通过沉浸式展陈与互动体验,游客可深刻感受“思源思进、创新创业”的移民文化内核,理解中华文明中“根”与“乡愁”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