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临渭区贫困移民搬迁
在秦岭北麓的渭南市临渭区,一场以“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为核心的脱贫攻坚实践,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数千户贫困家庭开启了新生活。自2016年陕西省移民搬迁政策实施以来,临渭区累计完成2535户10144人的搬迁安置,入住率和旧宅基地腾退率均达100%,成为陕西省脱贫攻坚的典范。这一工程不仅改变了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更通过产业配套、就业扶持和社区建设,实现了从“生存型搬迁”向“发展型安置”的转变。
一、政策体系与分类安置
临渭区的移民搬迁工作以《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为纲领,将搬迁对象精准划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避灾户、生态搬迁户和其他类型搬迁户四类。通过“户申请、组评议、村级初审、镇级复审、县级审定”的五步识别法,确保对象识别公开透明。例如,阳郭镇肖底村的安安宁因地质灾害隐患被纳入避灾搬迁,而桥南镇双合村的康恒杰则作为扶贫搬迁对象获得安置房,精准分类有效避免了政策执行中的泛化问题。
政策实施中,临渭区创新采用“新建+回购”双轨模式。新建安置社区如阎村社区、阳光社区等,结合关中特色建筑风格统一规划;同时通过回购城区商品房3605套,既消化了房地产库存,又缩短了搬迁周期。2017年仅向阳社区即完成1778户分房,这一模式被《》评价为“安居与去库存的双赢实践”。
二、集中安置与社区建设
遵循“集中安置率不低于80%”的省级要求,临渭区建成四大集中安置社区,其中阎村社区占地580亩,配套幼儿园、学校、商业街区和双创基地,形成“15分钟生活圈”。该社区毗邻桃花源景区,以渭南老县衙风情为设计主题,既保留地域文化特色,又通过标准化厂房建设吸引17家企业入驻,创造就业岗位600个。
社区治理方面推行“六不出社区”模式:教育、医疗、购物、就业、政务、休闲设施全覆盖。向阳社区配备卫生室、便民超市和就业服务中心,搬迁户聂广位的女儿得以就近入学,家庭年交通成本减少3000元。人社部门在分房现场即开展就业登记,为每户提供月薪1500元以上的公益性岗位,实现“入住即上岗”。
三、产业配套与就业扶持
临渭区将产业培育作为搬迁后续扶持的核心,形成“三园一基地”产业格局:南部发展核桃、猕猴桃种植,北部打造葡萄产业园,东部建设军事主题文旅项目,西部依托双创基地发展轻工业。2020年投产的标准化厂房二期项目,引进电子元件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其中10%定向招聘搬迁群众。
就业培训体系实施分层施策:对青壮年劳动力开展机械操作、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为50岁以上人群设置环卫、绿化等公益岗位;鼓励创业者享受最高20万元贴息贷款。阳郭镇搬迁户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食用菌种植,户均年增收1.2万元,形成“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良性循环。
四、生态改善与社会效应
搬迁工程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累计腾退宅基地2424处,复垦土地1200余亩。原址通过栽种经济林和生态修复,使森林覆盖率提升2.3个百分点。高塘镇荷塘社区通过修建U型渠和生态护坡,解决长期存在的山洪隐患,被陕西省列为“生态搬迁示范点”。
社会结构方面,搬迁推动城镇化率提高12%,4万余人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阎村社区通过组建物业公司、文体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新市民素养培训”,帮助搬迁群众适应城市生活规则。第三方评估显示,搬迁户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达93%,邻里纠纷发生率下降60%。
五、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成效显著,搬迁工作仍面临三大挑战:约15%搬迁户存在“两头住”现象,旧宅拆除后生产工具存放困难;部分社区产业承载力不足,就业岗位与技能匹配度需提升;老年群体对城市生活适应较慢。对此,临渭区试点“共享农具仓储中心”,并在双创基地增设养老护理培训项目,探索代际支持机制。
未来研究方向应聚焦搬迁群体的社会融入度追踪、产业收益分配机制优化,以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建议建立省级移民搬迁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分析不同安置模式的长期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更精准的政策工具。
临渭区的实践证明,移民搬迁不仅是空间位移,更是社会关系的重构与发展能力的再造。通过政策精准性、社区人性化、产业可持续性三重保障,该区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脱贫方案。随着2020年所有安置项目收官,如何将阶段性成果转化为长效发展动力,仍需在公共服务均等化、集体经济培育等领域持续探索,真正实现“搬迁一代人、改变百年运”的深远目标。
article {
font-family: 'Segoe UI', sans-serif;
line-height: 1.8;
max-width: 900px;
margin: 0 auto;
padding: 20px;
h2 {
color: 2c3e50;
border-bottom: 3px solid 3498db;
padding-bottom: 8px;
margin: 30px 0 15px;
p {
margin: 15px 0;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6px;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