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案例

淅川县杨氏柴胡移民家谱

一、杨氏移民历史背景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自1958年丹江口水库建设起,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移民。其中,1966-1968年间,4.9万淅川移民集中迁至湖北钟祥大柴湖,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杨氏作为淅川大姓之一,部分族人参与了此次迁徙,形成了独特的移民家族分支。

二、杨氏家谱编纂与内容

1. 总谱记载

2015年编纂的《淅川杨氏总谱》记录了杨氏移民来源,包括山西、湖北、甘肃等地移民及本地衍生支系。家谱涵盖祖先画像、图腾、字辈排行(如“柯国仲,希以承,植文起,士大春”等)、世系表及迁徙历史。

2. 移民支系字辈

大柴湖杨氏移民后裔沿用淅川原籍字辈,如:

  • 淅川原籍字辈:川廷青春山,荣贵景恩长,光华朝宗海,兴基世振祥(部分支系)
  • 移民后新增字辈:部分支系结合迁居地文化调整,如湖北钟祥分支有“德大心克泰,卿换保光荣”等。
  • 3. 迁徙记录

    家谱中明确记载了移民迁徙路线,如从淅川乘船经丹江转陆路至襄樊,再经汉江抵达钟祥大柴湖的过程。部分家族保留搬迁时的家当清单(如石磨、耕牛、寿木等)及安置房分配记录。

    淅川县杨氏柴胡移民家谱

    三、家谱研究现状

    1. 现存谱牒

  • 《弘农杨氏族史》(1994年)及《淅川杨氏总谱》(2015年)均收录移民支系信息。
  • 部分移民家族保留手抄本或口述家谱,如缸窑村西沟组杨氏祖碑记载三世先祖名讳及迁徙时间。
  • 2. 数字化进展

    近年淅川县推动家谱数字化,部分杨氏移民家谱已通过“星旗同创”等项目实现线上查询,重点记录移民村历史档案及口述史。

    四、寻根与传承

    1. 移民文化符号

    大柴湖杨氏仍保留淅川方言、豫剧、饮食习俗(如胡辣汤),家谱中常附移民村旧址照片、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地图等。

    2. 寻根活动

    近年移民后裔通过清明祭祖、回淅川扫墓等方式维系家族记忆。部分家族在新村建立宗祠,如宝丰县移民新村设有杨氏宗祠,陈列迁徙文物。

    五、相关资源

    1. 查阅渠道

  • 淅川县档案馆藏有移民档案及家谱副本(如《杨氏家乘》光绪版)。
  • 湖北大柴湖移民纪念馆展示杨氏移民口述史及家谱片段。
  • 2. 学术研究

    南阳师范学院等机构开展移民家谱研究,可关注《淅川移民精神与家族文化传承》等课题成果。

    如需具体支系家谱内容或迁徙细节,可联系淅川县移民局或大柴湖移民文化研究中心获取定向帮助。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