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产品

武汉市水利工程移民安置

武汉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移民安置点,承担了多项水利工程移民安置任务,尤其在接收外迁移民和保障安置政策落实方面具有代表性。以下是武汉市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的主要情况及相关措施:

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安置

1. 安置规模与区域分配

武汉市接收了1万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移民,主要分布在蔡甸区(1500人)、江夏区(1500人)、东西湖区(2425人)、汉南区(2425人)等区域。安置以农业为主,兼顾资源调剂、培训就业和后续帮扶。

2. 土地与住房保障

武汉市水利工程移民安置

  • 土地调整:按旱地1.3亩/人、水田1.05亩/人或菜地0.9亩/人的标准分配生产用地,并划拨0.1亩/人的自留菜地。
  • 住房建设:移民点采取集约化布局,每安置点人口不低于300人,户均宅基地不超过100平方米。配套基础设施如道路、水利设施等参照“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标准执行,部分安置点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并给予补贴。
  • 3. 就业与后续扶持

  • 技能培训:组织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推动移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
  • 长效帮扶: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引导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确保移民生活水平不低于迁出地并逐步达到本地农村平均水平。
  • 二、资金管理与监督

    1. 资金审计与规范

    武汉市审计局对移民安置资金进行全覆盖审计,包括发改委、移民局、财政局等部门,重点核查资金拨付、使用合规性及配套资金到位情况,确保资金安全。

    2. 资金筹措

    移民安置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专项经费和省级投入,不足部分由市级财政筹措,通过市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局统筹平衡后下达各区。

    三、组织保障与政策落实

    1. 机构职责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水务和湖泊局负责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包括编制扶持规划、动态管理移民人口、发放专项资金等,并协调解决信访问题。

    2. 政策衔接

    武汉市结合国家《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优先保障移民安置用地,明确土地补偿标准,并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如学校、医疗点)优化安置点配套建设。

    四、典型案例与经验

  • 碾盘山水利工程安置:虽位于钟祥市,但相关经验可参考。移民安置小区规划注重交通、医疗便利,通过政策补助和自筹资金建设新房,并保障后续土地分配和就业支持,避免因搬迁返贫。
  • 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虽非武汉直接管理,但其大规模人口搬迁计划(涉及29.4万人)体现了湖北省对水利移民的重视,武汉在区域协作中可能承担部分协调职责。
  • 五、挑战与改进方向

  • 土地资源紧张:需平衡耕地保护与移民用地需求,探索股权补偿等创新模式。
  • 满意度提升:部分移民对政策执行细节(如补偿标准、就业机会)存在不满,需加强心理辅导和参与度。
  • 武汉市通过政策统筹、资金监管和长效帮扶,基本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目标,但仍需在精细化管理和社会保障方面进一步优化。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