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盘龙移民搬迁规划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的桐梓县,作为“黔北门户”,承载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双重使命。其中,蟠龙社区作为该县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自2017年建成以来,通过系统性规划与创新实践,成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的示范样本。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蟠龙社区以“五个体系”为核心,探索出一条涵盖社区治理、就业保障、文化融合的全链条发展路径,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一、规划背景与目标定位
蟠龙社区的建设源于桐梓县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难题的深刻回应。作为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大体系的发源地,社区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集中安置了来自24个乡镇的2190户8558人,其中贫困人口占比超过60%。这一规划的核心目标不仅是解决住房问题,更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配套的同步建设,推动搬迁群众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型。
从政策层面看,桐梓县累计投入12亿元,将“十三五”规划中的搬迁任务提前完成,形成了以蟠龙社区为代表的11个安置点网络。这种“集中安置+多镇覆盖”的模式,既避免了资源分散,又通过规模化效应降低了公共服务成本。例如,社区内配套的学校、医院、工厂等设施,实现了“15分钟生活圈”的全覆盖,显著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社区治理的自治创新
面对搬迁初期居民生活习惯差异导致的治理难题,蟠龙社区开创性地推行“共商共定”的社规民约。通过召开30余次居民大会,收集数百条意见后形成的40条280字方言版公约,将高空抛物、酗酒纠纷等具体问题转化为“家具杂物整齐摆,垃圾分类不乱甩”等朗朗上口的行为准则。这种本土化的自治文本,既保留了乡土文化的亲和力,又强化了规则意识。
在制度执行层面,社区构建了“网格化+志愿服务”的双重机制。将30栋居民楼划分为8个大网格、107个小网格,配备57名网格员和236名联户长,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精细化治理格局。党员志愿服务队、法律志愿服务队等5支队伍,通过矛盾调解、治安巡逻等活动,将居民从治理对象转化为参与主体。例如,残疾人楼栋长王启林通过义务服务带动邻里共建,成为社区自治的典范。
三、就业与民生保障体系
就业是搬迁群众“稳得住”的关键支撑。蟠龙社区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就业台账,对居民年龄、技能、就业意愿进行精准分析,形成“培训+推荐+激励”的三位一体模式。通过开设家政、电工等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并引进彩阳服饰、恒鑫源鞋厂等企业,提供本地就业岗位500余个,实现户均1.6人就业的目标。
在民生保障方面,社区创新“五级网络促连心”机制,通过干部每月3次入户走访,动态监测特殊群体需求。例如,针对留守儿童开设“四点半课堂”,为空巢老人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并通过“微型消防站”“健康志愿服务队”等强化应急保障。2023年实施的北部安置点后续发展项目,投入673万元用于楼顶补漏、路灯更换等基础设施改造,进一步巩固了居住安全性。
四、文化融合与精神重塑
从乡土社会到城市社区的转型中,文化认同构建尤为重要。蟠龙社区通过“感恩教育+文体活动”双轨并行,每年举办端午文艺汇演、重阳敬老活动等20余场,并组建广场舞队、健步走巡逻队等民间组织。2018年“迁新家、过新年、谢党恩”迎春活动,通过口琴表演《父亲》、小品《懒汉脱贫》等节目,潜移默化地培育市民意识。
在精神扶贫层面,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检察官工作室”,联合律师事务所开展“星期三法律听诊”,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22起。这种“法治+德治”的结合,有效扭转了初期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居民周红玲从家庭主妇转变为食用菌厂员工后,主动参与妇联调解工作,体现了从“被动帮扶”到“主动奉献”的价值重构。
五、后续发展的可持续路径
当前,蟠龙社区已进入“提质升级”阶段。2023年启动的北部安置点后续项目,涵盖6个乡镇的楼顶防水、污水管网改造等内容,例如羊磴镇苦楝社区新增太阳能路灯30盏,木瓜镇铁山社区铺设HDPE双壁波纹管224米,这些工程通过210天集中攻坚,显著提升了社区韧性。与此桐梓县将低空经济、数字农业等新业态纳入发展规划,例如云南送吧航空在医疗物资无人机配送领域的探索,为未来产城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从长远看,仍需关注三个方向:一是就业结构的多元化,需拓展电商、康养等新兴产业;二是代际差异的弥合,应加强青少年职业规划教育;三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可借鉴盘龙区“低空+公共服务”经验,探索绿色产业模式。这些探索不仅关乎搬迁群众的可持续发展,更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微观实践样本。
总结与展望
桐梓县蟠龙社区的实践表明,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转移,更是社会治理模式的重构。通过自治规约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就业培训重塑经济身份、通过文化融合重建社会网络,这一“三位一体”模式实现了“移得出”向“过得好”的跨越。未来,随着数字技术赋能和产业升级,搬迁社区有望从“安居乐业”向“智慧宜居”进阶,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的“桐梓经验”。
article-content {
line-height: 1.8;
max-width: 800px;
margin: 0 auto;
padding: 20px;
article-content h2 {
color: 2c3e50;
border-bottom: 2px solid 3498db;
padding-bottom: 8px;
margin: 30px 0 20px;
article-content p {
margin: 15px 0;
text-indent: 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