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期趋势(1960-2018年)
1. 1960-1980年代
1960-1970年代:净移民多为负值,例如1968年净流失11,506人,1979年达-26,852人。
1980年代:波动显著,1985年净流失13,674人,1988年创历史最低值-16,784人。
数据特点:经济波动和政策调整导致移民流出较多。
2. 1990-2000年代
1990年:净流入71,491人(历史峰值之一)。
2002-2003年:移民高峰期,净流入分别为47,693人和42,181人。
2008年金融危机后:移民流入减少,2011年净流失2,405人。
3. 2010-2018年
2016年:净流入50,012人,同年11月单月峰值达6,120人(永久和长期移民)。
2018年:全年净移民80,419人,但月度数据呈下降趋势(如10月为4,690人)。
二、近期数据(2019-2024年)
1. 2020-2023年
2020年:受疫情影响,净移民人数未公布,但离境人数激增。
2023年:移民快速复苏,截至10月的一年内净移民达136,400人(历史峰值),主要来自印度、菲律宾和中国。
2. 2024年

截至8月:净移民53,800人,较前一年的67,200人下降,新西兰公民净流出56,100人。
截至11月:净移民进一步降至30,600人,非公民净流入78,500人,公民净流失48,000人。
预测:经济学家预计2025年净移民可能归零,因经济疲软和就业机会减少。
三、关键群体分析
1. 来源国
印度:长期为最大移民来源国,2023年占37,000人,2024年降至28,500人。
中国:2023年净增约14,700人(入境21,800人,离境7,100人);2024年净增约8,000人。
2. 新西兰公民流失
2024年8月:公民净流出56,100人(主要流向澳大利亚)。
长期趋势:公民流失与海外高薪机会相关,例如2023年约43,000人移居澳洲。
四、数据差异与统计说明
1. 统计口径

永久和长期移民:月度数据(如2016年11月峰值6,120人)。
年度总净移民:涵盖所有类型移民,包括短期居留者。
2. 影响因素
政策调整:如2016年技术移民门槛提高至160分,导致申请量减半。
经济周期:疫情后复苏推高2023年数据,但2024年经济放缓抑制移民需求。
五、数据来源与扩展阅读
历史数据(1960-2018):网页2、35。
近期趋势(2023-2025):网页6、42、44。
政策影响分析:网页32、28(移民配额与签证政策)。
如需更详细数据或特定年份的月度分析,可参考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