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县移民创办企业扶持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背景下,新田县以移民群体创业为切入点,构建起"政策扶持+产业孵化+数字赋能"的全链条扶持体系。作为湖南省水库移民重点县,新田县通过十余年探索,形成"主导、企业主体、移民参与"的三维联动模式,2023年移民创办企业贡献税收占比达县域经济总量的12.3%,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种创新实践不仅实现了移民群体从"安置对象"向"创业主体"的转变,更为中西部县域经济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经验。
一、政策体系:构建创业生态闭环
新田县移民开发局作为政策执行核心机构,建立了涵盖资金、土地、培训的立体化政策体系。在财政支持方面,实行阶梯式补贴政策: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移民企业可获得6.4万元/亩的基础设施建设奖励,租赁厂房企业享受3-6个月100%租金补贴。移民直补资金通过"财政部门拨付—移民部门审核—银行直发"的闭环管理系统,2023年累计发放创业扶持资金2395万元,惠及1.26万移民。
政策创新突出表现在动态调整机制。2021年出台的《招商引资若干措施》将移民创业项目纳入"一主一特"产业扶持范畴,对符合新材料、硒锶资源开发的企业,设备补贴比例提高至15%。税务部门数据显示,此类政策使移民企业初创期税负降低37%,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1.5%。
二、产业园区:打造集群发展平台
工业园区作为移民创业主阵地,实施"五通一清"标准化建设,土地出让价执行国家标准的70%,并创新推出"先租后让"弹性供地模式。在移民集中安置区配套建设电商产业园、富硒农产品加工区等专业园区,其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建成6500亩富硒蔬菜基地,带动周边12个移民村发展订单农业,2023年产值突破3.2亿元。
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成效显著。投资1.5亿元建设的物流园区配备冷链仓储系统,使移民企业物流成本降低28%。针对电商创业群体,搭建"1+N"直播矩阵,2023年开展网络创业培训7期,孵化出37个移民电商品牌,其中河溪渡生态农业通过抖音直播实现销售额月均增长210%。
三、金融支持:破解资金瓶颈
建立移民创业专项信贷机制,推行"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组合工具。对通过网络创业培训考核的移民,给予15万元贴息贷款,2024年该政策已发放贷款总额达3200万元。创新推出"税收贡献反哺"模式,企业前三年税收县财政实得部分100%返还,后两年按50%返还,吉星家居等企业借此实现技术升级。
风险防控体系同步完善。设立2000万元移民创业风险补偿基金,建立"银行+担保公司+保险机构"三方分险机制。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23年性基金支出中14.2%用于移民创业项目,重点支持智能立体停车设备等高新技术领域。
四、人才培育:激活内生动力
实施"双百人才工程",每年遴选100名移民创业者赴沿海研修,培育100名本土技术骨干。移民开发局联合职业中专开设"订单班",2023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2期,参训移民创办企业存活率达83%。建立劳务经纪人制度,在东莞、深圳设立6个驻外服务站,帮助移民企业解决用工缺口3800人次。
数字化技能培训成为新亮点。2023年首期移民直播带货培训班采用"理论+实操"模式,重点教授短视频运营、农产品品牌建设等课程。结业学员中,82%实现线上创业,平均月收入达传统务农收入的3.6倍。
五、成效评估:多维发展突破
经济效应方面,移民企业贡献度持续攀升。2023年规上移民企业增至23家,永联传动智能设备项目投产后年税收突破2000万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新增就业岗位1200个。社会效益体现在移民安置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较扶持政策实施前增长167%。
生态效益同步显现。移民创办的牧源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通过"秸秆饲料化+有机肥生产"模式,使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1.3%,减少化肥使用量12.5万吨。这种绿色发展路径被农业农村部列为"新田模式"全国推广。
六、未来展望:深化创新路径
建议从三方面优化扶持体系:一是建立移民创业数字孪生平台,整合工商、税务、信贷数据,实现政策精准推送;二是探索"飞地经济"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移民产品展销中心;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企业+合作社+移民"的股份合作制。研究数据表明,每增加1个百分点移民创业率,可带动县域GDP增长0.38个百分点,这为政策持续创新提供了量化依据。
新田县的实践验证了移民群体蕴藏的巨大经济潜能。通过构建"政策赋能—平台支撑—数字转型"的生态体系,不仅实现了移民安置与区域发展的双赢,更探索出中西部地区人才红利释放的新路径。这种以制度创新激活生产要素的实践,对同类县域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