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国家

志丹县王瑶水库移民搬迁

一、搬迁背景与范围

1. 历史背景

王瑶水库始建于1972年,是延安市主城区的重要饮用水源地。1970年因水库建设,原侯市行政村(属志丹县杏河镇)被淹没,300多人被迫迁移至志丹、安塞等地,导致该村基础设施长期落后且面临二次移民预期。

2021年起,陕西省启动水库扩容工程,旨在提升防洪、供水能力并减少淤积,2024年5月初步设计获批,总投资20.27亿元。

2. 搬迁范围

扩容工程调整后占地涉及志丹县杏河镇的侯市村、寺洼村、青界湾村及双河镇阳湾村,与安塞区部分村镇共同纳入搬迁范围。搬迁以实际测绘和界桩为准,需完成实物调查和集约用地论证。

二、政策与补偿机制

志丹县王瑶水库移民搬迁

1. 安置原则

遵循“主导、经济适用、公开公正、集中安置”原则,保障移民权益,通过前期补偿与后期扶持结合,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延安市授权市水务局统筹移民安置,并与志丹县、安塞区签订协议,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2. 人口与流程

  • 志丹县搬迁人口需经镇、村逐级审核公示,并报区水务局审定。
  • 安塞段实施方案中明确移民户需提交书面申请及证明材料,类似流程或适用于志丹县。
  • 2024年移民安置培训会召开,强化政策执行和操作规范。
  • 三、实施进展与挑战

    1. 时间线

  • 2018年:志丹县制定初步搬迁方案并上报,但因跨区域协调复杂,推进缓慢。
  • 2022-2023年:省调整占地范围,市成立工作专班,统筹跨部门审批及施工保障。
  • 2024年:工程全面启动,安塞段王窑村安全饮水复建项目完成招标并施工,志丹县相关工作同步推进。
  • 2. 当前问题

  • 不确定性影响:搬迁预期长期不明朗,导致侯市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道路、住房条件落后,村民心理负担加重。
  • 生态与产业矛盾:水源保护限制石油开采等产业,村民收入依赖退耕补贴及外出务工,中蜂养殖等新产业因成本高、技术不足成效有限。
  • 四、社会影响与未来展望

    1. 民生改善需求

    移民搬迁旨在改善库区居民生活条件,但需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例如,杏子河流域土地易受洪灾影响,需通过工程措施减少淹没风险。

    计划通过后期扶持政策(如就业培训、产业扶持)促进移民可持续发展。

    2. 长效管理机制

    延安市要求建立监测预警、安全应急及移民安置资金监管体系,确保水质安全与移民权益。

    志丹县王瑶水库移民搬迁是扩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个行政村,政策强调依法安置与可持续发展。目前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但需解决历史遗留的基础设施欠账和移民心理预期问题,未来需持续关注政策落地与民生改善成效。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