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资讯

异地移民搬迁与易地移民

1. 定义与实施背景

  • 易地移民(易地扶贫搬迁)
  • 主要针对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或“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人口,通过主导的搬迁安置,改善其生活条件,并配套后续扶持政策,实现脱贫致富。例如,国家发改委组织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了960多万贫困人口的搬迁。

    核心目标是通过搬迁改变区域贫困现状,结合产业发展、就业支持等措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 异地移民搬迁
  • 更广义的概念,包括因自然灾害、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等不可抗力或规划需求导致的跨区域人口迁移。例如,三峡工程移民、避灾移民等均属于此范畴。实施主体多样,可能涉及地方、水利部门等。

    2. 政策主体与实施方式

    异地移民搬迁与易地移民

  • 易地扶贫搬迁
  • 实施部门:主要由国家发改委主导,地方发改委具体执行。
  • 补助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补助2万元,非贫困户1.2万元;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可额外奖励1.5万元/人。住房面积控制在城镇人均20㎡、农村25㎡以内。
  • 后续支持:配套就业培训、产业扶持(如特色农业、旅游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
  • 异地移民搬迁
  • 实施部门:可能涉及扶贫办(如扶贫移民)、水利部门(如工程移民)等。例如,早期“异地扶贫搬迁”由扶贫办负责,补助标准较低(每人1000元)。
  • 补偿范围:除住房外,可能包括土地补偿、安置补助、社会保障等,需符合《土地管理法》规定。
  • 3. 核心差异

  • 动因与目的
  • 易地移民以脱贫为核心,强调“开发式扶贫”,通过搬迁激活区域经济;
  • 异地移民更侧重解决生存危机(如灾害)或配合国家大型工程(如水利建设)。
  • 政策侧重点
  • 易地移民注重“精准识别”与后续发展,例如为每户至少1人提供就业机会;
  • 异地移民更关注安置的即时性与补偿公平性,例如土地流转收益保障、户籍迁移问题。
  • 4. 共同挑战与解决路径

  • 问题
  • 资金滞留、搬迁进度滞后(如部分项目资金拨付周期长达6个月);
  • 搬迁后生计资本薄弱(如劳动力技能不足、社会融入困难)。
  • 解决方向
  • 加强政策衔接:例如将生态移民、避灾移民统一纳入易地扶贫规划;
  • 提升可持续性:通过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优化人力资本(培训)、社会资本(社区融入)、金融资本(多元化收入)等。
  • 5. 典型案例与成效

  • 易地扶贫搬迁:贵州、陕西等地通过集中安置区建设,推动城镇化率提升3-5个百分点,并发展特色产业(如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
  • 异地移民搬迁:三峡移民通过土地补偿和就业扶持,实现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型。
  • 两者虽均涉及人口迁移,但易地移民更聚焦扶贫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而异地移民覆盖更广泛的社会需求。政策执行中需避免“一刀切”,结合地方实际优化安置方案,确保搬迁不仅是地理位移,更是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