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园规划与选址
1. 纳入安置点总体规划
在移民安置点规划中,优先布局幼儿园等教育设施,确保移民子女就近入学。例如,温州文成县在移民安置小区附近建设省二级标准幼儿园,实现移民子女“家门口入学”。
选址需结合移民人口密度和交通便利性,如那龙镇移民新村幼儿园与镇区小学、中学形成教育集群,方便全龄段教育衔接。
2. 建设标准与设施配套
按省级标准建设,配套教室、活动场地、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例如,文成县百丈漈镇中心幼儿园配备统一定制床具、营养餐食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同步规划安全设施(如监控系统、消防通道)和卫生设施(如独立卫生间、医疗室),确保符合移民安置住房质量安全监管要求。
二、移民子女优先安置政策

1. 入学优惠政策
移民子女优先入园,享受学费减免或补贴。例如,文成县对移民家庭提供每平方米低于市场价80%的购房优惠,间接降低教育成本。
对经济困难家庭提供专项补助,如“移民教育帮扶基金”,覆盖学杂费、餐费等。
2. 教育资源整合
在移民过渡安置期,利用临时校舍或借用周边学校资源,确保教育连续性。例如,蓄水移民过渡期通过流动教学点或与当地幼儿园联合办学。
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移民安置区倾斜,如引入公立幼儿园分园或与民办机构合作。
三、社区服务与家长就业支持
1. 家长就业与教育协同
在安置点周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来料加工、社区服务),为移民家长提供灵活就业岗位,确保家庭收入稳定,减轻教育负担。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如家政、手工艺),提升家长就业能力,同时提供托育服务,方便家长兼顾工作与育儿。
2. 社区教育资源共享
幼儿园作为社区活动中心,定期举办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讲座,促进移民融入新环境。
联动当地卫生部门,为移民儿童提供免费体检、疫苗接种等健康服务。
四、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
1. 专项资金投入
从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中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幼儿园建设,如文成县单年度投入1410万元用于移民教育设施。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PPP模式或企业捐赠补充建设资金。
2. 政策衔接与监督
严格执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办法》,将幼儿园项目纳入移民五年规划及年度计划,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化。
建立教育设施验收专项机制,由移民管理机构联合教育部门进行质量评估,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五、风险防控与长效管理
1. 动态监测与调整
定期统计移民子女入学需求,动态调整幼儿园规模和师资配置。例如,通河县通过移民人口分布表(按乡镇细化)预测教育资源缺口。
建立移民教育档案,跟踪儿童学业发展,针对性提供辅导或转学支持。
2. 舆情与稳定管理
加强政策宣传,通过流动宣传车、社区公告等方式普及教育福利,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矛盾。
设立移民教育问题专线,及时解决入学纠纷或设施维护需求。
总结
幼儿园水库移民工作方案需以“教育普惠”为核心,通过规划先行、政策倾斜、社区协同和资金保障,实现移民子女“移得下、有学上、上好学”。典型案例可参考温州文成县和那龙镇的经验,结合地方实际优化政策工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