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曲尺乡三峡移民搬迁
巫山县曲尺乡是三峡工程移民搬迁的重点乡镇之一,其移民过程与后续发展体现了三峡库区移民政策的复杂性和地方转型的努力。以下是综合整理的关键信息:
一、移民搬迁背景与规模
曲尺乡位于重庆市巫山县西部,距县城22公里,是三峡库区蓄水后典型的移民乡镇。因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水位线,该乡被淹没耕地面积达3854亩,导致大量居民需“就地后靠”(搬迁至更高山地)或外迁至广东、安徽、湖北等地。截至2005年,全乡移民基本安置完成,但初期因土地贫瘠、产业转型困难,曾被称为“乡”和“乡”。
二、搬迁政策与执行挑战
1. 高压政策与矛盾
移民过程中,地方采取强力措施推进搬迁。例如,1990年代末巫山县县长蔡军曾坐镇曲尺乡,两个月内完成移民新居民点基础工程,但也因高压政策引发矛盾。移民安置费不足、搬迁集资款压力(如警察田特捷因经济压力枪杀县长事件)反映了政策执行中的社会矛盾。
2. 腐败问题
2011年曝光的官渡村村干部骗取生态移民搬迁款案件显示,部分地方官员通过虚报名额贪污移民资金,暴露了监管漏洞。
三、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
1. 脆李产业的崛起
面对土地资源匮乏,曲尺乡自2012年起规模化发展脆李和柑橘种植。至2021年,全乡脆李种植面积达2.1万亩,柑橘1.5万亩,年产值达2.88亿元,村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4600元增长至2020年的1.8万元。巫山脆李品牌估值超13亿元,成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 农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曲尺乡结合李花节、采摘节等活动打造乡村旅游,发展民宿经济。例如,神女峰下的易元修通过民宿脱贫,柑园村依托“三峡李院”项目吸引游客,并计划申报4A级景区。2025年,进一步推进“美丽移民村”建设,投资改造道路、庭院及外立面,提升乡村环境。
四、生态与社会影响
1. 环境整治
移民后,曲尺乡注重生态修复与环境卫生。2021年开展垃圾分类试点,通过投资和村民参与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2. 文化适应与社区重建
部分移民面临从山区到平原的生活转型,如原种植柑橘的村民需适应棉花种植,生活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移民后代(如李文玲的子女)在迁入地出生后返乡探亲,体现了代际文化联结。
五、后续挑战与展望
尽管曲尺乡通过产业转型实现经济复苏,但仍需应对以下问题:
曲尺乡的移民历程展现了从被动搬迁到主动转型的路径,其经验为其他库区乡镇提供了产业振兴与社区重建的参考。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