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区移民搬迁主任是谁
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移民搬迁工程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核心举措,其背后离不开关键岗位的统筹协调。近年来,宜州区通过系统性政策设计与实践探索,逐步构建起以易地扶贫搬迁为核心的民生改善网络,而这一过程中,负责移民搬迁工作的核心管理者——河池市宜州区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主任罗逸及其团队的角色尤为关键。作为该领域的主要执行者,罗逸的履职经历与政策推进成效,深刻反映了宜州区在破解“搬迁难、稳居难、致富难”问题上的创新路径。
一、职务定位与政策脉络
根据2019年宜州区人民发布的《关于罗逸等同志任职的通知》(宜政干〔2019〕11号),罗逸被正式任命为河池市宜州区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主任,全面负责移民搬迁规划与后续安置工作。这一职务的确立,标志着宜州区将移民搬迁从分散的扶贫措施升级为系统化工程,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规划形成政策呼应。
从政策框架看,宜州区的移民搬迁工作涵盖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库区移民安置、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等多重维度。以同福移民社区为例,该社区作为宜州区规模最大的集中安置点,累计安置1923户6094人,涉及全区16个乡镇的贫困人口。罗逸团队通过建立“一户一卡”精准台账,实现了搬迁对象动态管理与产业扶持协议的93.46%覆盖率,这一数据在2019年全区后续扶持工作中位居前列。
二、实践路径与创新举措
在具体实施层面,罗逸主导的移民搬迁工作呈现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安置模式创新,二是产业融合深化,三是社区治理重构。以安置模式为例,宜州区采取“靠城、靠镇、靠园区”的选址策略,同福社区50%以上的安置点位于城镇规划区,依托工业园区创造就业岗位,使75.2%的搬迁群众实现本地就业。这种空间布局不仅降低搬迁阻力,更通过产城融合为后续发展注入动力。
产业扶持方面,团队构建了“培训+车间+商铺”三位一体模式。通过职业技能培训206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952人次,培育出茂源茧丝、金方园农业等3个扶贫车间,吸纳616名搬迁劳动力。同福社区32间商铺以优惠租金扶持27户创业,形成小微商业生态圈,这一做法被河池市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三、挑战应对与机制优化
面对搬迁群众适应难题,罗逸团队探索出“五个一”工作法(每日排查、宣传、监测、巡逻、值守),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该机制被强化为社区防控“铜墙铁壁”,通过壮语山歌宣传、体温监测网络等举措,确保零感染。针对部分搬迁户土地资源闲置问题,推动405亩“核桃+花椒”产业基地建设,将土地流转收益纳入资产性收入,破解“人地分离”矛盾。
在管理机制上,团队引入购买服务与代建制,强化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通过专户资金监管、审计跟踪等制度,确保595亿元移民资金的高效使用,这一经验与陕西省陕南移民搬迁的“五制”管理模式形成跨区域借鉴。
四、理论视角与学术对话
从公共管理视角看,罗逸团队的实践印证了“政策执行网络”理论。通过与庆远镇、工业园区管委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协作,形成“主导—企业参与—社区自治”的治理链条。例如在同福社区治理中,楼栋长制度与卫生所医务监测的结合,体现了行政力量与社会资本的有机融合。
学者李永平在陕南移民搬迁研究中提出的“搬迁—脱贫—生态”协同模型,在宜州区得到进一步拓展。数据显示,搬迁后群众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4151元增至2021年的9478元,同时腾退宅基地复垦率达61.3%,印证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正向关联。
五、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面向“十四五”,宜州区移民搬迁需在三个维度深化:一是数字化赋能,建立搬迁人口技能数据库与岗位智能匹配系统;二是代际支持,针对搬迁二代子女教育设计专项奖学金计划;三是生态补偿,探索碳汇交易与搬迁社区集体经济挂钩机制。这些方向既需延续现有管理经验,更需制度创新突破。
从学术研究角度,建议加强移民心理适应追踪研究,构建“搬迁满意度—社区归属感—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跨省比较陕南、滇西、桂北等移民模式,提炼山地型贫困地区搬迁治理的中国方案。
结论:作为宜州区移民搬迁工程的直接推动者,罗逸及其团队通过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将国家顶层设计转化为地方治理效能。其经验表明,移民搬迁不仅是空间位移,更是社会治理能力的系统性升级。未来需在巩固现有成果基础上,强化科技支撑与文化融入,最终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article {
max-width: 800px;
margin: 0 auto;
line-height: 1.8;
padding: 20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sans-serif;
h2 {
color: 2c3e50;
border-bottom: 2px solid 3498db;
padding-bottom: 8px;
margin: 30px 0 15px;
p {
text-indent: 2em;
margin: 10px 0;
strong {
color: e74c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