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国家

天津日报宁河区生态移民

根据天津日报及相关官方渠道的报道,天津市宁河区七里海湿地生态移民工程是保护“京津绿肺”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内容与进展如下:

一、搬迁规划与背景

1. 生态保护目标

七里海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33.49平方公里,承担着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功能。由于历史开发导致生态功能退化,2017年起宁河区实施《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17-2025年)》,明确将缓冲区内5个村庄(造甲镇大王台村、北淮淀镇乐善庄、七里海镇齐家埠村、潘庄镇西塘坨村和东塘坨村)约2.5万居民迁出,以减少人为干扰。

2. 搬迁时间线

  • 初期计划:2020年完成缓冲区村庄迁出,但因疫情等因素多次推迟。
  • 最新进展:2023年7月1日,宁河区召开生态移民搬迁启动大会,正式推进搬迁工作,目标在2023年内完成首批村民迁入潘庄、北淮淀安置区。截至2024年4月,潘庄镇安置房样板间已建成,配套基础设施(水、电、道路等)正在加紧施工。
  • 二、安置区建设与配套

    1. 示范镇建设

    天津日报宁河区生态移民

  • 北淮淀示范镇:一期工程建成安置房219栋,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配套学校、卫生院、综合服务中心等已基本完工,2021年暑期达到入住条件。
  • 潘庄示范镇:一期、二期分别建设30万、34万平方米还迁房,2023年因疫情被临时用作隔离点,后计划修缮并推进验收。
  • 2. 安置原则

    采取“以人民为中心”“不搞一刀切”的策略,尊重村民意愿分层分类推进,同时确保房屋质量严格监管。

    三、政策支持与挑战

    1. 资金与政策保障

    宁河区通过发行90亿元生态债支持湿地修复及移民工程,并获中央及市级财政支持。2025年天津市工作报告强调继续推进生态移民,将其纳入京津冀协同生态保护框架。

    2. 实施难点

  • 时间延迟:疫情、资金筹备、安置房临时征用等问题导致搬迁多次延期。
  • 村民关切:搬迁方案调整(如从3个村扩展至6个村)引发部分群众对公信力的质疑,官方通过加强沟通和信息公开缓解矛盾。
  • 四、生态与民生协同成效

    1. 环境修复成果

    通过生态移民,七里海湿地核心区完成6.8万亩土地流转,实施苇海复绿、鸟类保护等工程,湿地生态功能显著恢复。

    2. 民生改善

    搬迁村民除获得安置房外,还可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参与湿地管护就业等途径增收,部分村庄试点稻田蟹混养、菌菇种植等绿色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五、未来展望

    宁河区计划在2025年前全面完成缓冲区生态移民,并持续完善安置区公共服务,推动七里海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打造京津冀生态保护典范。

    如需更详细政策文件或具体村庄搬迁动态,可参考天津市官网及宁河区发改委公告。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