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出入境边防移民大队
渤海湾畔,百舸争流的唐山港,不仅是华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黄金口岸”,更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在这片开放海域上,唐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以“国门卫士”的担当,构建起捍卫国家安全、服务经济发展的坚实屏障。从查获违法船舶到紧急救助船员,从优化通关流程到创新警民协作,这支队伍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使命与温度。
捍卫国门安全线
唐山边检站始终将口岸安全作为核心任务。2023年11月,第二警务区民警通过数据核查发现一艘中国香港籍船舶在办妥公海手续后擅自转道京唐港,经登轮取证后依据《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处罚,展现了“管理优先、主动边检”的执法理念。这种精准研判能力得益于全年对3000余艘次出入境船舶、6万余人次人员的检查经验积累,以及联合海事、海关等部门建立的《口岸联防控协作机制》,通过海上巡航和“獴猎行动”等专项打击,有效遏制了、偷渡等跨境犯罪。
在硬件防控层面,该站创新“全链条、全天候、全封闭”勤务模式,组建的“国门突击队”对重点区域实施24小时视频巡查与登轮检查,2022年国庆期间查处非法搭靠案件12起,形成“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这种立体化防控网络使唐山港连续三年实现重大口岸安全事故“零发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筑牢海上安全屏障。
优化口岸服务链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唐山边检站将通关效率提升至新高度。2023年3月,满载6374头活牛的“卓越”轮抵港时,该站通过“零等待”边检作业,使8400万元进口活牛快速通关,较传统流程节省48小时,创造了单船检疫通关时效新纪录。这种高效源自勤务改革:推行国际航行船舶7×24小时预检机制,2023年免办国内移泊手续750艘次,为119艘次短时停泊船舶合并办理出入境手续,累计节省作业时间超1200小时。
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该站推出“点对点”联络服务。2024年初,两家船务代理公司送来“高效通关尽职责”锦旗,正是对“一船一策”通关方案的认可。执勤二队队长董少瑜介绍,通过建立“企业诉求清单”,已解决港航企业困难需求30余项,包括疫情期间为外籍船舶提供“无接触式”查验等创新举措,这些实践被纳入河北省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践行民生温度线
“绿色通道”的开通频次成为该站人道主义精神的刻度尺。2023年3月20日凌晨,连续两起船员伤、摔伤事件中,民警启动紧急预案,平均每例救助仅耗时90分钟完成闭环转运,较标准流程提速60%。这种应急能力建立在常态化演练基础上,近三年累计开展海上搜救联合演练28次,形成“边检-海关-医院”15分钟应急响应圈。
服务触角更延伸至岸线之外。在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期间,宣传分队深入社区开展“警营开放日”,收集群众建议50余条,其中“边检手续掌上办”等8项建议已纳入2025年便民计划。这种互动机制使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2024年更获评唐山市“最具影响力政务服务平台”。
锻造智慧新引擎
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效能的突破口。通过搭建“平安港区”信息共享平台,整合AIS船舶轨迹、电子围栏等12类数据源,实现异常行为预警准确率达92.3%。在2023年夏季治安整治中,该系统协助查获伪报航次船舶3艘,挽回经济损失超千万元。
智能装备的应用同样亮眼。执勤艇配备的5G可实时回传查验画面,无人机巡检覆盖80公里岸线,2023年通过科技手段发现并处置锚地非法作业21起。这些创新实践被公安部作为“智慧边检”建设样板推广,相关论文入选《中国移民管理研究》核心期刊。
构建协同新格局
在区域协作方面,该站牵头建立的“渤海湾警务合作机制”已吸纳7个地市边检部门,实现执法数据实时共享。2023年联合侦办的“3·15”案,跨区域调警60人次,查获涉案物品价值2.3亿元,创环渤海区域单案查获量之最。
国际交流层面,与日韩港口建立“信用船舶白名单”互认机制,对65艘次船舶实施差异化查验,单船通关时长压缩40%。这种创新被世界海关组织(WCO)纳入《亚太地区口岸协作最佳实践》,标志着唐山边检开始参与全球治理规则制定。
向海图强再启航
从查缉违法船舶的雷霆手段,到救助伤员的温暖情怀;从优化通关的硬核改革,到科技赋能的智慧升级,唐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始终在国门安全与开放发展中寻找平衡点。数据显示,其服务的唐山港2023年货物吞吐量突破7.3亿吨,同比增长8.5%,这份成绩单背后,正是边检力量对“三个努力建成”战略的生动注解。
面向未来,建议进一步深化“区块链+边检”应用研究,探索建立跨境船舶电子身份认证体系;同时加强国际移民管理比较研究,特别是在RCEP框架下创新查验模式。正如执勤民警在警旗前的誓言:“守国门就是守民心”,这支队伍正在用忠诚与智慧,书写新时代国门卫士的壮丽篇章。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