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框架与基本原则
1. 法律依据
核心法规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679号,2017年修订),明确以开发性移民方针为核心,采取“前期补偿+后期扶持”结合的方式,确保移民生活水平不降低或超过原有水平。
立法目的是保障移民权益、促进工程顺利推进,依据《土地管理法》和《水法》制定。
2.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优先保障移民生存与发展需求,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土地节约与生态协调:控制移民规模,合理规划用地,注重可持续发展。
主导:实行“领导、分级负责、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地方为责任主体。
二、征地补偿标准与范围
1. 补偿项目
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搬迁费、库底清理费等,具体标准与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持平。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以农业为主,确保其拥有与安置区居民相当的土地资源。
2. 补偿方式

土地补偿费与安置补助费:由集体经济组织统筹用于生产安置,结余部分需经村民讨论后分配。
特殊情形:无土安置移民需自行申请并提供能力证明,补偿费用于非农就业支持(如2.9万元/人)。
三、移民安置程序与实施
1. 前期管理
禁建通告:省级发布禁建令,禁止新增项目和迁入人口。
实物调查:需经权属人签字确认、公示及地方审核。
安置规划:项目法人或地方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及详细方案,需听证并逐级审批。
2. 实施阶段
协议签订:项目法人与地方签订移民安置协议,明确责任分工。
搬迁安置:优先本地安置,无法安置的可在受益地区或外迁;鼓励结合小城镇建设集中安置。
争议处理:通过协商、听证及法律途径解决,保障移民知情权与参与权。
四、监督与后期扶持
1. 监督机制
资金监管:设立专项账户,确保专款专用,接受稽察与审计。
第三方评估:引入监督评估单位,对进度、质量及资金使用进行全程跟踪。
2. 后期扶持
扶持期限:一般为5-10年,自安置完毕之日起计算。
直补政策:按50元/人·月发放直补资金,用于生活保障。
综合发展:结合乡村振兴,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如重庆金佛山案例)。
五、典型案例参考
1. 金佛山水利工程(重庆)
实践亮点:高起点规划移民新镇,保障“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通过文旅融合促进后续发展。
成效:搬迁3775人,统筹生产生活需求,成为全国移民安置示范案例。
2.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
管理创新:采用“全过程监督评估+设计代表制”,强化资金与流程管控。
六、常见问题解答
1. 补偿费能否直接发放给个人?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需由集体统筹用于生产安置,个人财产补偿(如房屋、青苗)可直补。
2. 社会保险与养老保险

目前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无社保专项安置,需通过就业或后期扶持政策解决。
3. 争议解决途径
优先协商,必要时通过行政诉讼或司法程序维权。
如需具体项目补偿标准或地方实施细则,可查询当地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如《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