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知名项目

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后面貌

1. 基础设施与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 城镇化安置:向家坝库区移民采取城镇化集中安置模式,新建或迁建了多个城镇和社区。例如,绥江县整体迁建新县城,配套建设学校、医院、道路等基础设施,移民住房条件从传统农村住宅升级为现代化楼房,公共设施如污水处理、垃圾回收系统也大幅提升。
  • 过渡期保障:初期搬迁时,地方为移民提供过渡房并配备生活必需品(如油盐米面等),确保基本生活需求。例如,2009年翠屏区安置点租用过渡房并计划2010年春节前完成新房建设。
  • 2. 教育与医疗水平提升

  • 教育资源优化:移民政策带动库区教育设施升级,屏山县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教学生活设施水平跃居宜宾市前列。通过三峡集团捐赠项目,学校安装了直饮水系统和太阳能路灯,解决了学生健康饮水问题。
  • 医疗条件改善:迁建后的新城镇配备现代化卫生院,并依托三峡集团帮扶资金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如垃圾处理和水污染治理系统,提升整体卫生环境。
  • 3. 产业振兴与就业支持

  • 特色农业与清洁能源:库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水富市通过三峡集团资金支持建立32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带动农户增收;巫山县利用水风光资源建设光伏电站,提供就业岗位并增加土地流转收入。
  • 就业培训与公益岗位:通过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和公益性岗位(如社区管理、光伏电站维护)帮助移民就业。例如,巫山县光伏项目为当地提供22万工日岗位,增收超3500万元。
  • 4. 社会融入与社区管理

  • 和谐搬迁经验:移民过程中采用“干部包户”制度,干部全程协助搬迁、建房和就业,确保移民顺利过渡。例如,巧家县在37天内完成5万移民搬迁,实现“零、零事故”。
  • 社区服务升级:安置区引入物业管理,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如休闲步道、观景平台)和便民服务(如社区食堂),提升生活质量。例如,巧家县望江社区为高龄老人提供餐饮和文娱活动,促进移民融入新环境。
  • 5.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

    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后面貌

  • 清洁能源带动经济:向家坝水电站的发电效益反哺库区,通过抽水蓄能、风光互补等项目推动绿色经济。例如,奉节县菜籽坝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后预计年税收达1.2亿元。
  • 生态补偿机制:三峡集团通过江水电基金投入2440万元,支持库区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环保设施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 现存挑战与后续扶持

    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后面貌

  • 初期遗留问题:部分移民搬迁初期存在配套设施滞后、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例如绥江县安置区土地肥力差、人口与环境矛盾突出。
  • 政策延续性:后期通过每人每年600元现金补贴和产业项目扶持,持续保障移民生活。例如,2022年昭通市将移民后续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全局,强化政策叠加效应。
  • 总体来看,向家坝移民工程实现了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的转变,通过政策创新、产业融合和社区建设,为库区注入了持久发展动力,但也需持续关注移民融入和产业升级的长期需求。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