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产品

兴庆区移民就业情况汇报

在银川市东部的兴庆区,4667名来自西吉、海原等地的劳务移民,用六年时间完成了从"搬得出"到"稳得住"的蜕变。这片124亩的安置区里,就业率从2018年的470户提升至2025年的1145人长期稳定就业,背后是产业培育、教育赋能、政策保障等多维度的系统化实践。数据显示,2024年兴庆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突破1.06万,其中移民群体贡献度达12.7%,构建起具有示范意义的移民就业生态体系。

产业扶持与就业渠道拓展

在掌政镇新创家园社区,"五园两基地"的产业布局打破传统扶贫模式。银川月美制衣有限公司作为首批入驻企业,通过"以工代培"模式将车间变成课堂,30余名移民在缝纫机声中完成技能转型。杨志兰从零基础成长为技术骨干的六年历程,印证了"产业工人孵化器"的实效性。这种"造血式"就业模式,使员工月均收入稳定在3000元以上,远超原籍务农收益。

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体现在"飞地经济"创新实践中。通过温棚收租分红、返租倒包等"三个一批"利益联结机制,移民群体从单纯务工者转变为产业参与者。2023年数据显示,掌政镇花卉种植基地带动1336人就业,人均年增收突破3万元,设施农业产值较2018年增长214%。这种多元化的收益结构,使移民家庭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教育赋能与代际发展

杨琴以693分考入银川一中的案例,折射出教育扶贫的深远影响。兴庆区实施的"希望书桌"计划覆盖98%移民家庭,雨露计划累计资助学生1200人次。掌政中学教学质量评估显示,移民子女升学率从2019年的67%提升至2024年的89%,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效果逐步显现。

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形成"双轨并进"格局。依托宁夏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展的跨境电商培训,使26岁移民吴佳民团队在创业大赛中夺冠。2025年春风行动招聘会数据显示,持有职业资格证的移民求职成功率提升42%,收入水平较普通务工者高出31%。这种"技能+学历"的双重提升,为移民职业发展开辟新赛道。

政策保障与服务创新

财政资金的精准投放构建起立体化保障网络。27038万元的安置工程投资中,3733万元中央资金重点倾斜技能培训领域。2024年实施的"三清单"审计法,确保每万元就业补贴直达目标群体。对于赴省外务工人员,1000元生活补贴政策覆盖率达100%,较2020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兴庆区移民就业情况汇报

服务模式的数字化转型突破空间限制。宁夏公共招聘网搭建的"云就业"平台,2024年促成710名移民远程签约。掌政镇网格员马晓玲通过大数据匹配,成功推荐87户家庭实现"家门口就业"。这种"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使就业信息触达效率提升3倍,岗位匹配周期缩短至7天。

社会融入与可持续发展

基础设施的提质升级重塑社区生态。青银高速旁的安置区内,31栋住宅配备智能化管理系统,供暖供水系统改造惠及100%住户。2025年人居环境整治评估显示,移民社区绿化率达38%,垃圾分类准确率91%,形成优于原城镇社区的居住品质。

文化认同的培育构建新型社群关系。"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创建活动中,滨河家园三村通过积分超市兑换机制,将就业参与度与社区服务挂钩。月牙湖乡麻编工坊的非遗传承项目,使16名残疾移民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双丰收。这种精神赋能使社区归属感指数提升至86分,较搬迁初期增长59%。

未来展望与发展建议

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仍需关注产业链延伸与技能升级的协同问题。建议深化"数字+产业"融合,在掌政镇试点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园,提升设施农业的科技附加值。教育方面可探索"企业冠名班"模式,推动职业培训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政策创新应着力破解"二次流动"难题。参考银川市移民致富提升示范社区标准,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对就业稳定性不足群体实施"一人一策"帮扶。同时建议设立移民创业风险补偿基金,鼓励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形成更具韧性的就业生态。

兴庆区移民就业情况汇报

从2017年的安置工程到2025年的可持续发展,兴庆区用八年时间书写了移民就业的转型样本。当90后移民子女在跨境电商大赛摘冠,当非遗麻编产品走向国际展会,这片土地正见证着从生存型就业到发展型创业的历史跨越。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实践,为西部移民安置提供了可复制的兴庆经验。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