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知名项目

云南移民搬迁安置历程表

一、政策框架形成期(2015年前后)

  • 关键政策:云南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15〕12号),强调“先移民后建设”原则,统筹移民安置与产业发展。
  • 重点项目:推进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安置,通过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土地流转、安置点设计变更等问题,探索产业规划与安置同步。
  • 特点:初步建立移民安置与后期扶持并重的政策体系。
  • 二、“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

  • 数据:累计完成24万水电移民搬迁,投入移民资金625亿元,覆盖江、澜沧江等流域。
  • 后期扶持:启动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建成移民新村500余个,覆盖23.49万人次;劳动力培训覆盖22.89万人次。
  • 典型案例:耿马县安顺移民新村通过避险解困项目发展甘蔗、坚果种植,2023年人均收入达2.26万元。
  • 三、“十四五”初期(2021-2023年)

  • 目标完成:2021年完成移民搬迁5万人以上、投资110亿元,重点推进白鹤滩水电站安置,实现7月首台机组发电;2023年完成搬迁7376人,投资89.54亿元。
  • 数字化管理:开发“一网三平台”系统,实现移民资金“实时、穿透、可追溯”监管,覆盖84.43万后扶人口。
  • 安置模式创新:推广“自行安置、组团建房”模式,如兰坪县黄登水电站移民通过自主选址提升适应性。
  • 四、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年至今)

  • 年度成果:2024年完成搬迁3100人、投资77.5亿元,重点推进江龙盘水电站、澜沧江托巴水电站及抽水蓄能项目。
  • 后期扶持升级
  • 资金投入:下达后扶资金28.6亿元,实施536个项目,培训劳动力4.28万人次。
  • 产业转型:推广“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打造楚雄鹿城镇、曲靖红瓦房等示范点,推动“输血式”向“造血型”转变。
  • 社会治理:推行“三四五”工作法,通过“三色管理”“四治融合”提升安置点治理能力,促进社会融入。
  • 五、典型案例与模式总结

    1. 化念镇外迁安置(玉溪):依托中老铁路及玉昆钢铁项目,移民人均收入超全县平均水平,形成“产业+就业”融合模式。

    2. 绥江县乡村振兴:连续8年获评定点帮扶“好”等次,通过省级示范项目带动移民新村建设。

    3. 怒江峡谷安置:黄登、大华桥水电站移民从高山搬迁至城镇,通过“自行组团”保留生产生活传统,实现快速适应。

    总结

    云南移民搬迁安置经历了从“保障基本生存”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数字化管理、产业扶持和社会治理成为新阶段的核心。未来将围绕“3815”战略目标,持续优化安置模式,强化移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如需具体项目数据或政策原文,可参考相关公告及案例报道。

    云南移民搬迁安置历程表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