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扶贫移民产业有哪些
乡村扶贫移民产业是帮助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和增收的重要途径,涵盖农业、加工业、文旅融合及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主要产业类型及相关案例:
一、特色农业与种养殖业
1. 特色种植
发展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如中药材(铁皮石斛)、水果(脐橙、猕猴桃)、坚果(核桃)等。例如,四川凉山悬崖村搬迁后引入青花椒和脐橙种植,形成规模化产业。云南怒江地区通过草果种植结合运输溜索提升效率,成为脱贫支柱产业。
2. 生态养殖
包括梅花鹿、生态羊等特色养殖项目。如重庆巫溪县中梁乡通过水库养鱼和野生猕猴桃开发,形成集体经济模式。中央财政衔接资金支持养殖场建设及设备购置,提升养殖效益。
二、农产品加工与仓储物流
1. 初加工与深加工
建设坚果加工车间、冷链仓储中心等,延长产业链。例如,凉山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农产品加工后销往深圳、香港等地,带动近千户搬迁户就业。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设备购置和标准化车间建设。
2. 冷链物流体系
建设冷链仓储中心,解决农产品保鲜问题。例如,部分搬迁安置点配套建设冷链设施,帮助农产品扩大销售半径。
三、乡村旅游与生态经济
1. 生态旅游开发
依托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如建设休闲木屋、露营基地等。四川凉山悬崖村搬迁后打造“悬崖飞人”网红景点,吸引游客。中央财政支持美丽休闲乡村建设,提升文旅融合效益。
2. 田园综合体
整合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如广西、陕西等地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循环农业和农事体验增加收入。
四、新兴产业与技能就业
1. 农村电商与直播带货
建设电商产业园,开展直播培训。例如,部分安置点设立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农民销售特色产品。
2. 光伏发电与清洁能源
利用闲置土地发展光伏产业,如农村太阳能电站建设,既解决用电需求,又通过售电增收。
3. 公益性岗位与技能培训
设置生态护林员、保洁员等岗位,优先安置搬迁户。开展烹饪、汽修等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如云南怒江的普职教育融合学校。
五、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1. 中央财政衔接资金
2025年中央财政提前下达1593亿元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重点支持特色种植、养殖、加工及乡村旅游等项目。例如,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可获得1000万元资金支持。
2. 企业帮扶与社区主导
采用“企业+合作社+搬迁户”模式,如重庆李家溪安置点引入食用菌厂、服装厂等企业,解决782人就业。社区主导型发展试点通过群众自主管理资金,提升参与度。
乡村扶贫移民产业通过因地制宜的多元化路径,结合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既解决搬迁群众生计问题,又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如四川凉山的现代农业园区、云南怒江的草果产业和重庆的食用菌基地,均体现了产业振兴在防止返贫中的核心作用。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