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的移民厅是该馆的核心展区,主要位于纪念馆的二层和三层,通过丰富的形式全面展示三峡工程及百万移民的历史壮举。以下是移民厅的详细介绍:
1. 展览位置与主题
位置:移民厅分布于纪念馆的二层和三层,包含多个主题展厅,如“刘江艺术厅”“南浦厅”“鱼泉厅”“羊渠厅”等。
主题:以“伟大壮举 辉煌历程”为核心,分为七个单元,从历史背景、移民搬迁到后续发展,完整呈现三峡移民的历程。
2. 展览内容与结构

移民厅的展览分为七个部分,按时间与逻辑顺序展开:
百年宏愿,筑梦三峡:展示孙中山《实业计划》中首次提出三峡建坝设想,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规划历程。
伟大壮举,百万移民:通过实物、照片、影像记录131万移民搬迁的感人故事,突出“舍小家为国家”的精神。
万众一心,破解难题:展现库区工矿企业搬迁、城镇迁建及对口支援的成就,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生态环境,永续发展:介绍库区生态保护措施及成果,如植被恢复、水质监测等。
文物保护,历史传承:展示三峡文物抢救工程成果,如出土的东汉灰陶庖厨俑、唐代青瓷武士俑等珍贵文物。
高峡平湖,沧桑巨变:通过沙盘、投影呈现三峡工程后的地理变化及新城镇面貌。
彪炳史册,历史丰碑:总结移民精神的时代意义,展示移民后的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
3. 展陈形式与特色
多媒体互动:序厅的数字墙直观显示移民人数(131万)、水位(175米)及迁建城镇数量,震撼力强。
场景还原:如移民搬迁场景复原、对口支援沙盘模型,增强沉浸感。
建筑设计融合:展厅融入“崖壁”概念,借景长江,抽象化展现三峡传统聚落形态,建筑与展陈设计和谐统一。
珍贵展品:包括三峡工程大坝模型、移民搬迁实物(如老照片、搬迁工具)、对口支援省市捐赠物品等。
4. 教育意义与荣誉
移民厅不仅记录历史,更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通过展览传递“顾全大局、艰苦创业”的三峡移民精神,成为研究移民文化的重要窗口。
参观提示:建议预留2-3小时,按楼层顺序(先三层后二层)系统观展。部分展厅光线较暗,需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