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民总体规模与背景
1. 移民总数
万州区作为三峡库区移民任务最重的地区,累计动迁人口达26.3万人,占重庆市移民总量的1/4、库区总量的1/5。整个三峡工程共迁移131万人,万州是唯一的大城市整体移民区。
2. 移民类型

外迁移民:部分迁往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11个省市。例如,2004年首批外迁移民1124人迁往江苏如皋、南通等地,年龄跨度从95岁老人到出生7天的婴儿。
本地安置:通过后靠安置或迁入新城区(如富民花园移民小区)。
二、阶段性移民进程
1. 关键时间节点
1992年:三峡移民工程正式启动,万州开始规划移民搬迁。
2003年:万州移民新城建设加速,涉及学校、市政工程等配套。
2008年:移民工程通过国家阶段性验收,累计迁移131万人。
2. 移民政策与保障
国家实施“开发性移民”方针,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2023年,万州区为困难移民提供特殊救济,涉及639人,金额达109.83万元,覆盖周家坝、钟鼓楼等多个街道。
三、移民名单管理与查阅
1. 档案管理
移民档案包括分户档案、迁建项目档案等,现由万州区进行数字化管理。2024年启动移民档案及对口支援档案数字化项目,涉及14.41万卷档案的电子标签粘贴和4万卷档案数字化。
搬迁安置户档案以户为单位建立,包含人口、土地、补偿等详细信息。
2. 典型移民案例
徐继波:三峡外迁移民第一人,搬迁时携带重庆黄桷树作为乡愁寄托,其车船票等实物在纪念馆展出。
谭宗兰等9人:2008年作为移民致富带头人,参与巡回报告,分享创业经历。
四、移民文化与纪念
1.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
馆藏移民实物资料4806件(套)、照片3156幅,包括移民搬迁票据、生活物资计划表等。
镇馆之宝包括《峡江图考》(清代三峡河道图)和“盐井沟古象”化石。
2. 移民精神传承
纪念馆通过“伟大壮举 辉煌历程”展览,以沙盘、照片、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展示移民集体记忆。
五、数据查阅与延伸
如需获取具体移民名单或分户档案,可联系: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地址:万州区南滨大道1561号,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万州区移民局或档案管理部门,通过数字化平台查询。
以上信息综合自公告、新闻报道及纪念馆资料,具体名单因涉及隐私未完全公开,但可通过官方渠道申请查阅。